秦岭大熊猫是如何被发现的?

西安晚报 2018-11-22 05:31 大字

秦岭大熊猫胡万新 摄

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启动以来,不少读者询问秦岭大熊猫是怎么发现的,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有什么区别,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据介绍,1958年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和地理学系师生近百人在陕西省秦岭南麓进行科考实习,开展陕西省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秦岭综合考察”项目。任务是对秦岭南麓的动植物、土壤等种类和垂直变化等进行调查。其中动物考察主要为鸟、兽分布,由郑光美教授担任领队。

1958年5月28日,在佛坪县三官庙乡一个很小的供销合作社,郑光美教授在翻检他们从当地收购的兽皮和中药材时,意外发现了一张收购不久、新鲜的大熊猫皮张。他打听到卖给供销社皮张的是当地一个猎人。据说是不久前,那位猎人在光头山遇到了一只“花熊”带着一只个体较小的小熊活动,便将较小的这只猎捕并将皮张带回。第二天,郑光美随这位猎人到光头山去寻觅大熊猫尸骨的散落地。光头山的主要树种是冷杉,伴生有红桦、牛皮桦和槭树等,林下灌木丛生,夹杂有大片的箭竹。沿途可以见到许多新鲜的大熊猫粪便以及被大熊猫吃过的箭竹。经过反复搜寻,终于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了这只“花熊”散落的头骨。这些碎骨经过拼接,证实为一只大熊猫的头骨,包括有额骨后部、顶骨、颞骨、枕骨以及右侧的下颌骨连同3个完整的臼齿。从头骨的轮廓、脊、骨缝、肌肉附着部的骨面粗糙程度和臼齿的磨损度来看,应该是一个年龄不大的成兽,以此证实了秦岭有大熊猫分布。依据标本,郑光美很快确认“花熊”就是生活在秦岭里的大熊猫,因当时许多刊物停刊整顿,直至1964年,郑光美才在《动物学杂志》复刊号上发表文章《秦岭南麓发现大熊猫》。从此,正式确认秦岭是大熊猫的又一分布地。

据了解,秦岭大熊猫区别于四川大熊猫的形态特征,是具有较小的头骨和较大的牙齿。秦岭大熊猫的头骨尺寸,并非是四川(包括甘肃)大熊猫的头骨成比例缩小,而是在形状特征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秦岭大熊猫的牙齿显著地大于四川(包括甘肃)大熊猫的牙齿。在毛色上,秦岭大熊猫的胸部呈深棕色,腹部有90.5%的个体为棕色,9.5%的个体具棕色毛尖和白色毛干。与之相比,四川(包括甘肃)大熊猫的胸部为黑色,腹部94.2%的个体呈白色,5.8%的个体有黑色毛尖和白色毛干。记者石俊荣

新闻推荐

汉中 按下发展“快进键”

改革印记1978年生产总值不足10亿元201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7年达1333.3亿元2017年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48.8倍,年均增长10...

佛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佛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