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成高铁:开启佛坪扶贫大平台

汉中日报 2017-12-16 12:4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吴燕峰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从此,山区贫困小县一举跻身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和全国铁路网络,跨进了高铁时代。西成高铁,圆了佛坪人民的“火车梦”,也搭起了“高铁+旅游”的扶贫大舞台。

“农产品不愁卖了!” “以前出远门,来回最少要折腾三五天,现在我们山里人也能坐高铁了,农产品也不愁卖了!”佛坪县高级职业农民、鑫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翟玉军开心地说。

受制于交通、信息不畅,佛坪的农产品一直存在“卖难”问题,翟玉军领办的鑫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全县最大的菌种研发、培育、生产、销售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400多户贫困户、村民发展产业、入社务工等增收致富,仅魔芋干产业这一项,就带动90户贫困户种植魔芋,还解决“卖难”问题,帮助10多名贫困户、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增收。

以前,翟玉军到外地了解市场、推销产品、购买材料等,路上坐车时间经常比办事时间还长,最怕路途遥远、坐车难。西成高铁开通了,佛坪人坐高铁到外地办事,路途再远也不担心误事。他信心满满:“以后合作社还要扩大规模,带动的贫困户会更多!”

目前,全县101个农业产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865户贫困户2455人“抱团”发展产业,高铁的开通会让群众抱的“团”更大,脱贫更有力。 “发展乡村旅游更有信心了!” “高铁从我家门前过,来佛坪旅游的人更多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更有信心了!”在该县袁家庄街道办事处东殿村窑沟组,百鸟山庄农家乐老板、村民梁林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2009年4月30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佛坪的努力争取下,西成高铁在佛坪过境设站方案最终通过铁道路部评审。消息从北京传到佛坪,人们奔走相告,像过年一样放起了鞭炮,这也让梁林有了新想法,他开始装修自家的房屋,小打小闹地发展农家乐。

围绕迎接高铁时代,全县也做足了“文章”,规划部署、项目带动、城乡统筹、联创联建,“十二五”以来实施项目110多个,完成投资15亿元,全力构建“一轴两翼三环四区”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古道明珠、静美佛坪”旅游品牌。

窑沟被作为“百鸟谷”,纳入全县“十八谷”全域旅游建设项目之一重点建设,建成了秦岭雉类保护研究基地,修建了通组水泥路、防洪灌溉、桥梁、护栏等基础设施,小山沟美丽“变脸”,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里拍鸟、游田园,让梁林更有了大扑腾的信心和胆量。

在县上旅游、包扶部门和袁家庄街道办事处等帮助下,梁林对自家的房屋精心改造、打造风格,累计投资达100多万元。今年4月,百鸟山庄正式营业,到现在已创收20多万元。他和妻子忙不过来,就长期雇请贫困户高文文帮忙,给她管生活,每月还发工资近2000元,生意最好时雇请帮忙的村民、贫困户达10多人。

目前,像梁林这样由村民兴办的农家乐、农家民宿,佛坪已有近60户。全县建成省级生态镇6个,市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长角坝镇和沙窝村、王家湾村、耖家庄村等近20个镇、村荣膺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乡村旅游行业已至少带动200多名村民、贫困户从业增收。 “ 好日子更有奔头了!” “有了高铁站,我家的房子很好出租,给我脱贫帮了大忙!”袁家庄街道办村民刘修奎说。

刘修奎家住西成高铁佛坪站的正对面。去年,在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帮助下,他家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但家庭仍很贫困。因为有了高铁站,来县上务工、做事的人多了,他就把楼下一层的房子向外出租,每月仅租金就有1500元的收入,很快脱了贫。

“西成高铁开通了,我家的房子可以改造成农家乐呢!”和刘修奎同村的庞坤明说,他准备把自家的四层楼房改造成十几间客房,聘请厨师搞个农家乐。

离县城40分钟车程的石墩河镇回辶龙寺村,也有高铁开通后的“致富路”。“我们用随处可见的枯枝、竹子、河石,让村民做成盆景和原生态装饰材料,还发展农家乐!”回辶龙寺村第一书记杜彦钦告诉笔者,他们成立文创协会,吸纳贫困户29户66人,已销售原生态盆景2000多盆,帮助贫困户、村民增收8万余元,目前已把产品在网上推广,高铁开通后来村里的游客会更多。

西成高铁的开通,为佛坪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让群众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新闻推荐

佛坪“网络懒虫”脱贫记

本报讯(通讯员余锐)“最近高山原生态土蜂蜜48元一斤,每天通过线上线下能卖出10多斤,收入500多块钱。”日前,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贫困户王石头一边卖着蜂蜜一边兴奋地说。王石头是长角坝镇龙草坪村...

佛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佛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