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穿越保护区的“绿色高铁”

汉中日报 2017-12-01 12:07 大字

栖息在汉中的三趾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何大龙 通讯员 张校峰这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从南到北,从十三朝古都越过关中,穿越秦岭,直达天府之国,一道道险关成为了西成高铁的沿途风景;这也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因为西成高铁沿途的生态圈很脆弱,稍有不慎便会使之受伤害;这更是一个努力证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西成高铁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飞驰的速度上,既能看到最优美的风景,也能触摸到呵护生态、保护生命的滚烫温度。

世界首个铁路鸟类保护网安装在这里 西成高铁穿过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博物馆”之称,已探明的有3436种种子植物、722种动物、440种苔藓和425种地衣。其中,独叶草、太白红杉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44种,还分布着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因此,生态保护意义尤为重大。

在西成高铁洋县段,车道两边为保护世界珍禽朱鹮特意加装的排排绿色特制防护网格外引人注目。采访得知,西成客专洋县段总长58.9公里,占地1431亩,安装这段33公里长的特制朱鹮防护网,是因为该段无法回避要穿过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客观情况。为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及有效保护朱鹮,铁路设计部门和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出台了朱鹮防护网设计方案,现已全部安装完毕并进行了运营测试。

而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自2011年开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科研团队受西成高铁建设方(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和当地朱鹮保护部门开始了研究论证。依据以往鸟类保护经验,他们提出在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溪至龙王滩、草坝、湑水河、雷草沟等路段长约16公里的铁道两侧,设计修建鸟类防护工程装置的设想。同时,他们将洋县雷草沟和湑水河桥作为西成高铁朱鹮及伴生鸟类防护措施试验点,设计了防护网和防护板两种类型四种形式的防护方案,并开始利用科学的试验和监测来论证确定。

“朱鹮个体较大,飞行中一旦撞上疾驶的高铁必死无疑,也对高铁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的保护调研、论证等工作非常谨慎。并最终确定了使用防护网,采用朱鹮易于识别的绿色,用细密的金属网防止朱鹮受伤,网格依据朱鹮体型设计,大小让朱鹮即便误撞也能轻松挣脱,不会被卡住。”吴晓民介绍说,在两个试验段经过1年多时间的模仿实验论证,他的团队最终设计好了高4米、寿命在20年以上的绿色金属防护网。截至目前,通过安装的25台红外相机和28台高清超宽动态网络摄像机检测显示,未发生过一起朱鹮撞上防护网被困的事件。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我们将持续进行检测和改进,确保这一防护措施在今后的重大工程建设中为保护鸟类起到借鉴与示范作用。”吴晓民说。

另据了解,我国青藏铁路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置、修建的动物通道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西成高朱鹮工程建设便运用了此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修建野生动物通道的方式,桥梁与隧道所占比例高达94%,有效地降低了铁路建设对兽类动物的影响。此外,所有的弃渣场的选位都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之外,最大的弃渣运送距离超过了19公里。

“熊猫号”:发给世界的“绿色名片” 地处秦岭南麓的佛坪县是西成高铁在汉中境内的首站。而因佛坪大熊猫命名的熊猫号高铁动车专列,则有着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2016年,佛坪县县委宣传部的吴燕峰,敏锐地向该县公安局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省县两级人大代表赵树新提出了将西成客专列车命名为“熊猫号”的建议。就此,赵树新向佛坪县人大提交了《关于将西成客专列车命名为“和谐·熊猫号”,加大生态特色宣传力度的建议》,并作为汉中人大代表团的建议,向陕西省两会提交。陕西省人大倍加重视,将建议列为陕西省十二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第527号建议,向西安铁路局重点交办(西安铁路局于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题研究后,带领所属单位陕西铁路陇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到佛坪县,亲身体验“中国熊猫第一县”的纯美生态,表示愿意以既有的北京、上海、成都等旅客列车为载体,合力打造以“中国佛坪·熊猫号”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列车。

而一则祖孙相续守护同一个大熊猫的感人故事也被广为传颂——1991年11月16日下午3点多,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巡山,走到海拔2200米的草坪一带时,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两个多月大小的大熊猫幼崽,便带回了三官庙保护站,并取名“坪坪”。而住在附近,穿着补丁单衣的村民何长林,毫不犹豫地拿出孙子何鑫的奶粉,冲好后把坪坪抱在怀里滴喂。1993年11月,坪坪走进了具备饲养、救护野生动物条件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离开了佛坪,曾经给坪坪喂过奶的何长林老人也于此时溘然长逝,但老人的子孙继续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而且在冥冥之中又和坪坪走到了一起。2012年6月8日,阔别佛坪19年的坪坪回到故乡,这时它已21岁、体重109公斤,相当于人类70多岁的年龄,在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安度晚年。照顾坪坪的工作人员,正是何长林的小孙子何鑫。人们都说,大熊猫坪坪在人们的帮助下保全性命、健康成长、儿孙满堂,还能再回故乡与故人重逢,是最有福气的大熊猫。

2015年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秦岭地区野外生存有大熊猫约345只,和“三调”的273只相比增长26.4%,增长率为全国最高,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96只,分布密度为全国最大。近年来,陕西省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与“三调”时相比,大熊猫保护区增加11处,保护区面积增加约1692平方公里,增长91.75%,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2个,而高科技手段的介入、高素质队伍的形成,则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大熊猫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除了大熊猫、熊猫号动车专列透出的“绿色”,拥有2017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山茱萸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引汉济渭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90.3%等骄人“绿色名片”,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佛坪县对西成高铁建设也有着生态助力。

据了解,从2014年起,该县就超前部署,制定迎接高铁时代三年行动计划和目标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把迎高铁各项准备工作纳入全县“总盘子”和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今年,又对西成高铁等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环境问题进行了严格执法检查。

作为第一条穿越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从2012年开始建设至今,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出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的速度与温度——在建设方、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西成高铁周边的动植物活动频率、数量、种类无明显变化,对秦岭的生物多样性也无大的影响。

真美汉中迎接高铁时代到来 近年来,汉中市实施“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强化秦岭生态管控,全面启动秦岭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展“母亲河保护行动”,发生了张邦贵老人连续14年在汉江源头义务捡垃圾保护生态的动人故事,使“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行不悖,确保了一江清水送京津,汉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朱鹮这一濒危候鸟在汉中变留鸟,子嗣繁衍,瓜瓞延绵;海洋鸟三趾鸥、红嘴鸥,高原鸟斑头雁等都来汉江流域栖息,它们游弋在河汊、湿地、林间,人来也不惊飞——

而这一切,也是汉中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最美礼物。

新闻推荐

为了蜀道不再难 ——西成高铁背后的政协故事

11月22日8时22分,55251次动车组试验列车从西安北站驶出开往成都东站,标志着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图为试验列车抵达成都东站后,乘务员在成都东站站牌前拍照...

佛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佛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