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陕西系列报道 跳动的美食——城固原公土席杂烩
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是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素有大西北之“小江南”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地方特色美食提供了优质的天然食材。城固原公土席杂烩是多少城固人魂牵梦绕的味道,儿时的记忆在一碗热腾腾的杂烩中得以悠长回味。
眼睛带你看城固
晴雨过后,骄阳初升,盛夏城固,就像一位刚刚沐浴的少女,一袭墨绿色的长纱裙,婀娜多姿,轻盈走来。这时站在桔园揽胜台高处凭栏俯瞰,漫山遍野的桔子树,青色的小桔子挂满了枝头,清凉微风轻轻拂面,桔头攒动,似八九岁的孩童迎招远方的熟客。远处,红瓦白墙的村子,还有那遥遥呼应的山和绕山而流的河,构成了一幅江南田园风景画。为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土特产品,位于城固的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经过三年潜心研究,研制出具有桔子花香的绿茶。
据该公司茶厂负责人介绍,桔花毛尖茶是把果农疏花时疏掉的桔花为原材料经过十几道工序进行加工而成。每年四月中旬,桔花只有十多天的花期,所以产量有限。桔花毛尖茶因香气怡人,沁人心脾,备受女性消费者的亲睐。
嘴巴带你咥城固
在城固县城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原公土席杂烩店——湑水人家。城固原公镇,自古民风淳朴,尚学重教,出了不少做官为宦之人。据说,这些人把京城、省城的厨师带回家乡做菜,使京城菜和省城菜传回原公。同时也会把原公厨师带出去投师学艺,在见识了南北菜的做法后,聪明的原公厨师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一个小菜系——原公土席。原公杂烩就是原公土席的头菜。原公杂烩由面子、底垫和汤三部分组成。
原公杂烩的面子(漂在汤碗上面的食材)很讲究。它是由上等鸡脯肉做成的各色丸子。做法是把上好的鸡脯肉剁成肉泥,加入调料,在盆里不停的向一个方向搅成“肉泡泡”,这样丸子才会在汤里漂起来。选用天然食材的本色,比如荠菜汁、油菜花、蚕豆叶等给“肉泡泡”上色,这样做出的鸡脯丸子,绿是翠绿、红是粉红,黄是嫩黄,色彩分明。上好色的“肉泡泡”要做成丸子,须先烧一锅大概温度在70-80度的热水,用手挤成丸子状,放入热水中慢慢烫,待定型熟透,捞出待用。待丸子和底垫准备好,就可以装碗入笼蒸了,最少需蒸三个小时以上,这样蒸的原公杂烩才入味。装碗要先把各色丸子铺在蒸碗的底部,然后才放鱿鱼、海参、滑肉、木耳、粉丝(粉墩)、黄花、山药、油豆腐等。这样,上桌后你第一眼才会看到漂起的丸子。
原公杂烩的好吃,除了食材的精美与考究外,还少不了一口上好的清汤。原公杂烩的汤,讲究清汤清水,不见一丝浑浊。我们知道猪骨头鸡骨头熬汤,油大沫多很浑浊,原公厨师用动物血去浊法让它变清。经过原公厨师调制过的汤变得清澈透亮,品之酸酸爽爽,解腻消渴,余味悠长。原公杂烩上桌前还要做一些装碗美饰,将已蒸好的原公杂烩从蒸笼里取出,厨师用敏捷利落的身手迅速翻扣在早已备好的大汤碗里,然后撒上葱花蒜苗和菱形蛋皮,清汤一浇,一窝热气腾腾,清香四溢,五彩斑斓的原公杂烩就上桌了。无论这形、色、汤、味,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文化带你悟城固
城固历史悠久,为我国最早置县之一(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置成固县)。近年出土、收集的文物有新生代动物化石、旧、新石器时代及殷商青铜器600多件,有的属全国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莲花、淡家嘴、江湾村遗址及秦、汉的韩信台、张骞墓、五门堰、道教胜地洞阳宫、地母发祥地——五郎关地母庙等文物古迹吸引了海内外游客。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张骞,这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再次受到世人的注目。我们一行在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北约200米处拜谒了张骞墓。墓前有汉代石刻石虎两尊,虽受岁月侵蚀和人为破坏,但不失雄奇、伟岸及能工巧匠精致雕琢的原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城固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并留下了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风物传说。现在的城固人,正以张骞这种开拓者的精神,积极建设美丽家乡,努力打造城固本土美食和特产,让张骞家乡的美食跟着先人的足迹再走丝路,创造奇迹。 文/康宁 雷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伟通讯员单庆华邬正鹏)位于城固县城西环三路的诚信粮行,自从被评定为“放心粮油”示范店以后,前来购买粮油商品的群众络绎不绝,店里的生意比以前红火多了。经常光顾的张大妈说,放心粮油买...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