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韩国线下化妆品店遇“威胁”

化妆品安全网 2016-01-13 09:09 大字

[摘要]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韩国化妆品店有了外来消费者的加入而业绩大幅上涨,而现在化妆品跨境电商的斜里一脚,让消费者的目标有所偏倚,韩国线下化妆品店遇“威胁”也成了必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韩国化妆品店有了外来消费者的加入而业绩大幅上涨,而现在化妆品跨境电商的斜里一脚,让消费者的目标有所偏倚,韩国线下化妆品店遇“威胁”也成了必然。

韩国线下化妆品店遇“威胁”

疯长的韩国贸易市场

2015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后第一次降税,并于2016年1月1日实现第二次降税,这意味着在经过10年后,韩国79%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经过最长20年过渡期后,韩国92%的产品将对中国实现零关税。

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依然是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韩国关税厅数据显示,2014年韩国仅化妆品的出口额就达到19.2亿美元(约合121.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4%。

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化妆品出口额同比大增89%,达到6亿美元(约合38.07亿人民币),几乎占了韩国化妆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超过了第二名中国香港(4.1亿美元)和第三名美国(1.6亿美元)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那些传说中的“中国大妈”甚至改变了韩国零售业卖场的排名。

数字显示,2014年首尔乐天免税店总店的销售额达到1.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超过20%并成为韩国零售业居首位卖场,一举超过了销售额为1.8万多亿韩元的乐天百货商店总店。

2015年年初,腾讯科技在首尔明洞免税店化妆品专柜向多位来自中国的游客了解发现,绝大部分中国游客购买商品金额超过人民币万元,甚至相当数量超过10万元。来自韩国产业研究院的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在韩国的人均消费为人民币1万2千人民币。

韩国线下化妆品店遇“威胁”

跨境电商集中发力韩国

这样庞大的市场自然引发了跨境电商的卖命争夺。今年年初起,围绕韩国市场的跨境电商争夺战正式开打。

2月,为寻求“极速免税店”业务的供应商,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以及部分高管团队拜访了韩国60多家品牌商并举行高端晚宴;3月25日,唯品会宣布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签署合作备忘录;仅一天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微博)在首尔宣布京东“韩国馆”正式启动;同样在3月,阿里巴巴确认与200多家韩国公司洽谈电子商务业务合作,随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微博)在韩国揭幕天猫韩国馆更是显示出这家国内电商超级巨头对韩国市场的重视。

在跨境电商纷纷发力的另一面则是中国的跨境电商在韩国受到的异乎寻常的追捧。

数据显示目前韩国女性居民仅有2000多万,而在中国,仅仅聚美优品的女性用户数就超过2000万人。更何况韩国化妆品牌尤其是新兴品牌数目众多,中国毫无疑问是提升销量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在中国开设装柜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新品更是需要1-2年手续后才能进入中国。不少韩国化妆品牌看着中国巨大蛋糕却无法分食,还要头疼假冒产品造成的品牌伤害。

此时兴起的中国跨境电商让韩国的品牌们有了绝佳的选择,绝大多数的韩国品牌都愿意为了中国市场扩大产能,甚至一些品牌愿意给中国电商们生产特供商品。

最新的消息是去年年底跨境母婴电商蜜芽与好奇Huggie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为首家在海外与国际高端纸尿裤品牌签约的跨境电商。据介绍,韩国大田好奇工厂是全球最高标准的纸尿裤工厂,拥有7条全自动产化线,每分钟生产1200片纸尿裤。

和其他的韩国相关品牌类似,韩国大田好奇工厂相关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未来或许会引进更多生产线来供应中国市场,其中一些质量特别好的产品更是仅供中国市场销售。

蜜芽创始人刘楠则对腾讯科技表示:“在跨境电商的几个重点发力国家中,韩日澳对中国跨境电商更加友好,而欧洲相对保守。蜜芽关注韩国的品类包括化妆品、食品以及母婴用品,在今年6、7月的时候就已经和韩国很多食品公司建立了直接联系。”

相对彩妆系列,韩国母婴品牌在中国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刘楠表示:“很多韩国知名化妆品品牌都在开拓自己的母婴线,这些业务未来蜜芽将会大力发展。”

韩国线下化妆品店遇“威胁”

实体销售正在受到冲击

在跨境电商的一片红火背后,韩国的实体市场却开始走向萎靡状态。

新闻推荐

伊贝诗2016目标增长50% 数亿广告外还有法宝

要保湿,伊贝诗。 就这6个字,喊了3年,让进入第九个发展年头的深海植物护肤品牌——伊贝诗在渠道和消费者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这第九个年头的开端,今日(1月7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