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有机农业拓宽山区致富路
本报记者韦宏宁通讯员舒小岑
“我们基地的辣椒和西红柿都经过了有机认证,入冬后又按有机标准种了羊肚菌等食材和蔬菜,这些羊肚菌成熟后就可申请有机认证,现在它们已经被客商以每公斤100元左右的保底价订购。”近日,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白洞村村委主任邹定友说。
在有机农业的带动下,资源的偏远山区迎来发展良机。2017年,该县被列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截至12月12日,该县已有12家企业获得18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较去年新增7家,增长率140%,产值2600多万元。
A立足生态找准切入点
资源林业面积249.39万亩,耕地面积仅24.8万亩,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这一现状一度成为该县发展的羁绊。该县有“中国最佳生态保护县”等美誉,森林覆盖率达81.1%。面对发展难题,该县始终立足生态,从自然的资源优势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有机农业对水、空气、土壤有较高要求,小规模种植也能产生较大效益,而本县山区生态环境保持很好,很适合发展有机农业。”该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有机农业进入该县发展规划。
找到切入点后,该县以争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抓手,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脱贫速度快的有机产业种养项目。出台《资源县发展有机扶贫产业系列奖励及扶持政策方案》,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取得有机产品认证或转换认证证书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全额补助有机扶贫产业生产基地水利喷滴灌、基地大棚等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整合资金3600多万元用于有机产业示范点设施建设。
如今,该县不少偏远山区已实现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蔬果、药材、牛羊等有机种养基地相继建成,一些被荒废的山地得以开发。
B“龙头效应”带富村民
为推动有机农业快速发展,带领群众创品牌、闯市场、增效益,同时确保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该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进中国有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广西康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强强合作。目前该县有机蔬菜产量近2000吨,产值近1000万元;有机茶叶产量2吨,产值近300万元。
采取“致富能手+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全县种植和养殖能手创建种养基地。邹定友以前在桂林开公司,后回到家乡白洞村带领村民发展有机农业。他成立了合作社,对基地进行企业化管理,基地农户可凭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合作社统一管理发展种养及销售,也可按统一管理技术标准要求与合作社签定订单承包自种自养。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参与有机基地建设。今年7-9月,该合作社产值110多万元,受益110户395人。
在致富能手引导下,该县698户贫困户发展茶叶、食用菌、小黄牛等有机产业,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平均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
C标准化种植提高认可度
有机农产品虽受消费者喜爱,但部分消费者对资源有机农产品存在模糊认知。
为此,该县与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有机扶贫产业互联网管控追溯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种植流程,准确提供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参考数据,记录农资使用,自动生成农事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按照有机标准,指导有机种养培育基地接受权威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同时探索实施订单农业等模式,先有订单,再安排生产,让生产方和销售方都能掌握主动,提前做好计划,实现共赢。邹定友说,通过订单农业,以前白洞村常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解决。如今,上海、苏州等地的客商还主动寻求与他们合作。目前,资源县已有8个有机种养基地发展订单农业。
新闻推荐
杨文清和村民在挑拣菊花。杨文清和合作社的村民在现代化的库房内查看今年的收成。村民把菊花放在泉水里清洗干净后准备进...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