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赛事竞相办 全民健身幸福来

南国早报 2018-12-11 16:20 大字

2018年中国杯,卡瓦尼倒挂金钩破门瞬间。

进步荣光

[体育篇]

南国早报记者覃江宜

最顶尖的车手,最先进的赛车,10月的广西结束了又一项最高级别国际赛事——2018“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北海、钦州、南宁、柳州和桂林串成了一条多彩赛道,在全世界的目光中熠熠生辉。

从老一辈广西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到风驰电掣的竞赛主角,从骑行到飞驰,自行车的进化也意味着广西体育的变迁发展。当人们在家门口拥抱世界,体育由奢侈活动变成了大众活动,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自得其乐。

1

家门口赛事

越来越有国际范

2017年3月18日,当世界羽联宣布南宁为201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承办城市时,作为中国西南部曾经的体育“后进生”,广西再次进入全世界的视线。

一切都在迅速地变化。在过去的60年间,广西长期与世界顶级赛事无缘,2014年南宁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之前,八桂大地上甚至没有一次全球职业精英运动员扎堆的“派对”。然而在那之后,国际体育大赛以井喷之势涌现,广西一跃成为世界体育盛事聚集地。除2019年苏迪曼杯外,“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多个国际顶级大赛承办权均被广西拿下。

资源县连续两年举办漂流世界杯赛,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连续10年在乐业县上演,平果县多次承办国际网联巡回赛、中国-东盟篮球邀请赛……各项赛事反映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现实:国际级赛事正越来越多地在广西各地落地生根,“家门口的大赛”,搭的是全世界的舞台,唱的是国际化的大戏。

2

跑圈到跑马,全民健身成热潮

竞技体育融入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是全民健身的风起云涌,人们对于跑步的认知或许是最好的注脚。这项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最普遍的健身运动,在运动器械匮乏的年代里最为常见,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各个单位大院、公园空地和体育场里都有“吭哧吭哧”埋头跑圈的人,短裤、背心和白球鞋是标配。

随着岁月的流转,马拉松成为了跑步运动中的时尚。60后南宁市民黄永松和朋友们的跑步装备已经从短裤背心升级为智能手环、专业跑鞋、速干衣物,而市场化程度与关注度的逐渐提高,也让“马拉松”升格成一张充满活力的城市名片。

2006年,在首届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的举办过程中,参赛选手被限定在3000人,南宁市的中小学生都曾被动员起来一同为赛事推波助澜,为了吸纳人气,“南马”组织者还不得不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来向国内外广发英雄帖。如今“南马”早已进入“消费时代”,参赛名额一再扩充,仍然无法满足所有长跑爱好者。2018年南宁马拉松的参赛名额是破纪录的2.6万人,想要真正站上跑道,报名以后还需要等待抽签。

在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盛典中,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获金牌赛事,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百色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马山)分别斩获“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红色文化特色赛事”和“最美赛道特色赛事”的称号。广西已是马拉松的热土,2018“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遍及合浦、昭平、桂平、平果、巴马、鹿寨等15个市县,跑步从跑圈演变成观光,森林跑、山地跑、海滨跑……比赛线路结合了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跑步也从过去一个人的锻炼,变成了现在一群人的狂欢。

3

“饥饿”变满足,各有所乐几代人

在70后公务员郭福瑞眼中,少年时的体育记忆交织着饥饿感和幸福感:坑洼泥地上的篮球场,粗糙水泥台面上打乒乓球,操场上整齐划一的广播体操,单位大院里的丢沙包比赛。“那个时候什么都要排队,排队打乒乓球,轮流上场摸一把篮球,总感觉玩不够、不过瘾,”郭福瑞说,“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回想起来的都是那么美好,能记住的都是为了一个‘运气球’的得失争论不休,为了‘明日再战’而彻夜难眠,还有那些围观的老师、同学和家长。”

几十年来,广西民众的健身方式已经悄然转变,郭福瑞现在热爱的是海钓、保龄球以及摩托越野,而他8岁的儿子、“零零后”郭子豪一周要上的体育兴趣班则包括:街舞、篮球和跆拳道。

但和从前一样,父子二人身边依然有大量志趣相投的伙伴,只不过他们的“竞争”关系不再体现于器械和场地的使用,而更多地表现在各自的赛场上——从老年人的健身气功,到年轻人的电子竞技,从接地气的广场舞到高大上的赛马和帆船,内涵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一年到头从不间断,让百姓有了发挥空间,从中收获了更多满足感。

广西第一个举重奥运冠军吴数德仍奋斗在体育战线上,作为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他坚信山清水秀的广西完全能够成就一座“体育大观园”: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适合开展登山、攀岩、山地马拉松;丰富多样的江河资源可拓展洞潜、漂流、龙舟运动;生机勃勃的海洋资源适合帆船帆板、赛艇、潜水、海钓;各有千秋的生态资源则可发展户外徒步、越野、铁人三项等项目。

蓝图已经铺开,这意味着广西体育的生长空间还在不断拓展,它有值得进一步期待的全新面貌。

数说广西体育成就

体育场馆建设

1985年全区有体育场地26849个,2003年提升到43276个(人均场地面积0.75平方米),2013年则达到74182个(人均场地面积1.18平方米),增长了71.45%。到2017年底,广西体育场地面积达到5799.1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2平方米。

竞技体育成就

1978年~2012年,广西培养了6名奥运冠军、63名世界冠军、52名亚运会冠军、50名全运会冠军,广西运动员参加世界三大赛共获得金牌159枚、银牌59枚、铜牌38枚(其中奥运会8枚金牌、8枚银牌、10枚铜牌;世界杯、世锦赛151枚金牌、51枚银牌、28枚铜牌)。

2013年至2018年5月,广西籍运动员共荣获世界冠军24个、亚运会冠军5个、亚洲冠军42个、全国冠军291个。

年度体育赛事

2016年全区举(承)办300项自治区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同比增长超过1倍。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685项,同比增加211%;2017年全区举(承)办255项自治区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其中国际级体育赛事57项,国际赛事为历年最多。全区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819项,同比增加4.99%。

新闻推荐

广西再添三家国家4A级景区

八角寨景区。早报网网友“走遍广西”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唐湘屏)继崇左白头叶猴生态旅游区等4家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