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友: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周仲友为天门完小学生发放“六一”礼物。(资源县纪委监委供图)
□本报记者文新军通讯员唐勇邹雨芯
周仲友,现任资源县资源镇天门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永不言退的退伍军人,在他的带领下,一穷二白的天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增。提起他,全村的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周支书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以身作则树形象聚民心
曾经的天门村经济发展缓慢,村容村貌破乱,村民们干完自家的农活后就无事可做,尤其在雨季整天打牌,由此还引发不少邻里纠纷。
为了改变牌风赌风,接手村支部书记后,周仲友认为,要想改变村里的不良风气,村“两委”干部必须带个好头。于是他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通过村“两委”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地影响了其他村民,也激发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顺利实现了改风气、聚民心、谋发展的目标。同时,他还带领村“两委”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针对村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奖惩兑现,并制订了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和村规民约,使村民有章可循,出现问题严格按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公开透明是最有效的防腐剂。作为支部书记,周仲友认为树形象、聚民心的关键在于基层民主建设。围绕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周仲友在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基础上,采取“党务信息发布会”和“党务公开代言人”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和疑虑,他和其他村干部及时给予答复,面对面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确保党务公开不走“过场”。
光自己富了不算本事
天门村是资源镇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和共产党员,周仲友始终认为:光自己富了还不算本事,要带领全村人民都富起来才算尽到一个支部书记的责任。为此,他带领天门人跳出天门看天门,瞄准先进找差距。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伊始,他就把建强班子、重树威信作为突破口,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点工作。为探索天门经济增长新路子,他组织群众到马家村、老王家村和红提长廊参观红提种植、生猪规模养殖的经验,并利用自己拥有养殖技术的优势,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带动群众共同富裕。针对天门人多田少山多的特点,他又号召大家植树造林,以植树造林带动木材加工,在现有8个木材加工场的基础上再新建木材加工场,在现有加工半成品的基础上发展成生产成品。
几年来,他先后带领乡亲们前往外地参观考察学习致富项目20余次,组织群众开发致富项目50多个。目前,全村已种植红提2000亩,扩种“三木”药材6000亩、金银花6000亩,新增毛竹1000亩,造林20000多亩;上规模的养猪场12家,200头黄牛养殖场1个;创建8个竹木制品加工厂;发展起葛根、吊瓜子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白芨、红提和猕猴桃种植园,康恒养牛场,生猪养殖基地,生态养鸡场以及子坪里休闲山庄等多种产业。
竭力建设美好幸福新家园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周仲友积极凝聚在外工作“游子”们的力量来建设家乡,向全村群众发出了“我是天门人、天门发展我有份”的号召,带领全体村干部积极组织在外工作的党员干部回来建设家乡。在周仲友的号召下,天门籍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企业老板、经济能人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可喜的变化。除了发动在外“游子”的力量来建设家乡,为了解决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几年来周仲友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跑项目、抓规划、抓实施,先后修通了16个自然村公路,硬化道路32公里,扩建桥梁3座,架设自来水860余户,完成陈木源、八家、天门街3个“普惠制”新农村试点,完成83户茅草房危房改造。
新农村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还要体现在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上。天门作为资江漂流的核心,景色迷人,吸引了众多前来旅游的宾客,干净舒适的卫生环境尤为重要。为此,周仲友在村里广泛开展“天门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活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为形成长效清洁机制,在周仲友的带领下,村“两委”还制定了清洁管理制度,设置垃圾箱,聘请保洁员。在陈木源等5个文明卫生村,实行党员群众“卫生责任区”管理,确保了整个村子的文明卫生整洁。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每年组织天门村春节联欢晚会,逢年过节还开展节日慰问等活动,以提高村民幸福感。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天门人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增强。2011年,天门村被评选为自治区文明生态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刘丰斌当资源县资源镇官洞村村民莫千林在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验收表签上自己的名字时,他瘦...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