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下“绣花功夫”全面发力脱贫摘帽

桂林日报 2018-06-18 12:41 大字

(上接第一版)产业,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核心。为此,资源县不仅下足“绣花功夫”,而且“不惜重金”,将产业、政策等做细做实、做深做透,让贫困群众可脱贫、能致富。

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该县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000多万元,通过奖励种植贫困户、奖励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等,发展红提、西红柿、猕猴桃等特色种植近7万亩,发展有机蔬菜3000多亩,建立有机牛、有机羊、梅花鹿、竹鼠等大小特色养殖场1000余家,覆盖贫困户达80.37%。特别是通过引导公司和贫困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与此同时,全县农技专家纷纷走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提供种植、管理全程化技术指导。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资源县在车田苗族乡创新打造了在全市可推广、可复制的枫林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模式。在热闹的集镇旁,当地政府不仅为搬迁群众建好新房,还完善消防、给排水、娱乐广场、绿化亮化等一系列生活配套措施,特别是打造了一条商业街、建立专门聘用贫困群众的日用品综合超市、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等,让搬迁群众真正搬得进、住得安、可发展、能致富。据统计,资源县需搬迁总人数5104人,截至2017年底,已入住4300余人,入住率达85%。

作为深度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最多的县区,资源县“迎难而上”。为拔除这些“碉堡”,该县专门出台方案,明确从财政、项目、金融等方面,对深度贫困村的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基础设施等给予全面倾斜。据统计,2016—2017年,全县3个深度贫困乡共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7810.80万元,产业开发项目资金1921.20万元,分别占同期全县项目总资金的52.93%和47.50%;19个深度贫困村共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7068.30万元,占比47.90%。据统计,两年来,3个深度贫困乡和19个深度贫困村已分别减贫6381人和4542人,占全县总脱贫人口的48.1%和34.2%。

此外,资源县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还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兜底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粤桂扶贫协作、党建促脱贫等多项重点工程。目前,该县正按照这一既定部署,全方位、高质量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不折不扣抓整改主动“亮剑”强督查

“一户一册一卡”信息填报不规范、扶贫资金拨付进度慢、个别地方对政策把握不准不严……在自治区和桂林市相关督查中,资源县也存在着不少与全区和全市相类似的共性问题。

“我们对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一律整改,并且举一反三。”资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针对发现问题,资源县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对每个问题进行逐条分析、逐个调查,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时间表、明确整改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台账,对问题“一撸到底”。据统计,经过两个多月集中整改,自治区党委第六巡视组反馈的3大方面13条问题28项具体问题,以及与市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列出的未重合的19项具体问题,目前完成整改45项,整改完成率达95.7%。

除了上级督查,资源县还“自我加压”,积极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的“无缝”督查通报机制。每周由县攻坚办以村为单位实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巡查指导,深入贫困户调查核实工作到位情况;每月将相关情况在县政府重点工作调度会上通报;每季度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阶段性重点工作滞后的乡镇和县直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等进行通报,建立整改、责任、时限清单,逐一整改。

对于群众痛恨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资源县既“严把关口”,又“主动亮剑”,陆续制定了《关于2018年至2020年资源县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资源县扶贫产业项目核查方案》和《资源县扶贫领域项目监督管理方案》,为全县脱贫攻坚干部带上“紧箍咒”。同时,派出督查组,通过明查、暗访、专项检查、媒体曝光等各种形式,深挖存在问题、严惩不正之举。据统计,今年1—4月,该县共排查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50多条,并已立案38件,营造了脱贫攻坚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新闻推荐

市领导带队到资源县调研并现场办公

本报讯(记者陈娟通讯员廖斌)5月21日至22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武带领市水利局、扶贫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

资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