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你退税、谎称是领导、假装要订货……年关将至电信诈骗频发警方提醒:年末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易璋
年关将至,电信诈骗频发,种类繁多,防不胜防。这不,资源县就有3名居民不幸中招,先后给骗子共汇去近8万元。目前,资源警方已对这3起诈骗案件立案侦查。同时,提醒广大市民要是接到可疑电话、短信、微信时,注意选择“不联系、不相信、不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轻信车辆入户免税杂货店老板痛失2万元
今年40多岁的严某在资源县城开了个杂货店,因价廉物美服务周到,生意很是红火。前不久,严某购买了一辆小车,并办理了车辆入户手续。去年12月31日,有一陌生手机号码打电话给严某,声称自己是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称严某的车辆入户符合国家免税条件,可以办理退税手续,但需要交一定的保证金。严某对此深信不疑,通过银行柜员机往对方卡号汇去了两万元钱。第二天,严某在家人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被诈骗,急忙到公安机关报警,但警方通过银行查询,严某所打款项早已被对方转走了。
资源警方提示,骗子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短信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办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为名进行诈骗。市民接到此类电话时,要提高警惕拒绝退税的诱惑,如果税务部门真的要进行退税,会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
不去核实领导身份修理厂经理损失近4万元
陈某在中峰镇开了家修理厂,娴熟的汽车维修技术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口碑,到他厂里修车的人员络绎不绝。1月2日,陈某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直接叫出了陈某名字,并让他元旦过后到其办公室去一趟,陈某则误认对方是某单位领导张某。下午3时许,陈某又接到该陌生电话来电,声称自己到桂林出差出了车祸,需要借钱治疗。陈某不假思索,向对方提供的账号汇款3万9000余元。直到当晚,陈某才突然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被骗。陈某报警后,警方通过核实和联系某单位领导张某得知,对方根本就没有向陈某借钱,也未离开过中峰镇。警方再到银行查询,陈某的汇款已被骗子转走。
资源警方提示,骗子掌握被骗人员的基本信息后,拨通电话直接叫出机主姓名,并说自己是领导,让受害者第二天来办公室找他。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对方又会来电以各种借口要求借钱。对此,市民接听“领导”电话要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正确渠道核实人物身份、电话号码以及事情真伪。
相信天上掉下馅饼心急厂长被骗近2万元
于某在资源县城经营一家铝合金小型加工厂。1月11日上午,于某接到一陌生号码来电,自称是资源县某中学校长王某,学校准备花费100余万安装防盗窗,问于某能不能安装。于某没有那么大存货,又想拿下这笔订单,问对方能不能延期交货。对方则称安装防盗窗是年底检查工作之一,必须近期完成。于某无奈,只好放弃这笔订单。这时,对方提出一个方法,告诉于某说桂林的周老板有大量存货,但由于学校与周老板之前有过纠纷,不便到他厂里要货,委托于某到该厂进货再转卖学校。于某从对方手上要到周老板电话后联系,周老板答应售卖一批防盗窗但需交2万元定金。经讨价还价,于某转账1.8万元至对方指定账户。不久,周老板又称出货量太大,要预先交10万元货款。于某这才感到事情蹊跷,到县城某中学核实后得知,该校校长不姓王,也没有安装防盗窗计划。于某急忙到公安机关报警,但通过银行查询得知,于某汇款早已被骗子转走。
资源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信网络诈骗成本较低,种类繁多,犯罪分子往往采取“全面撒网,选点行骗”的方式,通过大量散布信息进行诈骗。“现在快过年了,各类电信诈骗案件有升高的趋势,市民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轻信陌生人。”诈骗分子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行骗,最终目的就是骗钱。不管对方冒充的是什么身份,最后一旦提到汇钱的,那就是诈骗。市民只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被骗。群众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线索让公安机关了解和掌握更多信息,以便早日破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易璋)过年使用微信抢红包本来是桩开心的事,可也有人因为抢红包引发了冲突。2月17日,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的陈某在本村微信群中抢红包时,与邻居单某发...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