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打工村”到“雇工村”的“蝶变”——— 资源县中峰镇老王家村见闻

桂林日报 2015-01-03 04:28 大字

□本报记者毛登峰通讯员马宏富肖建国

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新式洋楼,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通村水泥马路……碧水蓝天下,资源县中峰镇老王家村像桂北山城孕育的小家碧玉,显得格外恬静优雅。这是记者近日在资源县走访时见到的一幕。

地处桂北山区的老王家村,在10多年前,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打工为生,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而这些年来,当地通过发展红提产业,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年收入达10000元以上。

如今,该村的农民不仅不再外出打工,甚至雇人帮忙种红提。一个山区农村,从过去的“打工村”“脱胎换骨”变成了“雇工村”。

小山村成就大产业

“现在再也不用远跑他乡打工,在家门口种红提就能挣到大钱。”2014年12月24日,记者见到王顺友时,这位普通的山村农民说起种红提一事,乐滋滋的。

王顺友是中峰镇老王家村村民,40多岁。2004年以前,他外出给人打零工,每月的收入不到2000块钱。“都是做力气活,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几个钱。”王顺友说。

2004年,王顺友看到村上有人种红提挣了钱,自己也回到村里,在承包的水田里种上了红提。由开始不懂技术,到一点点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承包其他村民的15亩水田种植红提。每年的4月到10月,是红提的管护和采摘重要时期,他和妻子两人根本忙不过来。“这几个月每月都至少得请两个工人,一个月的用工费都要几千块钱。”王顺友说。

10年来,王顺友靠着种红提也渐渐富了起来。2009年,他新建了一栋占地120多平方米的桂北民居式楼房。今年,他种的红提亩产达2000公斤,价格卖到了6元每公斤。王顺友计划着,等年底有些余钱,也赶潮流买辆小轿车。

王顺友种红提发家致富的故事,不仅是老王家村众多村民的一个缩影,也是资源县大力发展特色富农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的一个缩影。

老王家村山多田少,是典型的桂北山村。全村现有耕地450多亩,其中水田250亩,旱地200多亩,总人口165人。当地一位村干部介绍说,在未建新农村之前,该村是个生产条件并不好的小山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收入靠种植水稻、旱地红薯,或外出打工,无人经商和办企业,也无竹林、树木出售,农民收入很少,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2002年以前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变化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资源县农业部门在老王家村试种美国红提。当地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让红提产业得以发展。试种成功的红提果色艳丽,口感甜脆,品质优良,1公斤卖到了10元钱,1亩田能赚6000—7000元,是种水稻的好几倍。

看到红提产业势头好,该村果断调整产业结构,把以前种水稻的水田都推广种植红提。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村红提种植由小、散、乱的小农经营转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由过去的“人种天养”向“重品种、重技术、重规模、重管理、重效益、重市场”的现代经营理念转变。

目前,老王家村已成功种植了红地球、维多利亚、美人指、温克、红玫瑰等10多个欧亚种红提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通过老王家村红提种植的示范带动,全县红提种植面积达6.38万亩,产值近6亿元。

谈起像老王家这样的产业村,资源县农业局负责人跟记者掐指一数,就数出了资源镇晓锦和梅溪镇铜座金银花村、车田苗族乡海棠和黄保西红柿村、瓜里乡金江三木药材村和河口瑶族乡猴背百合村等,让人振奋。(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资源多举措促冬季消防安全

本报讯(通讯员舒小芩)入冬以来,天气干燥,火险等级高。为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促进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资源县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增设交通警示设施、举行消防培训和实...

资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