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考村干 村干变实干 ——资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825元的启示
本报记者 陈健民 杨子健 本报通讯员 陈育勤 马宏富
今春,我区出台《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要求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1.88番。这对贫困地区来说,确实任重道远。
然而,资源县的变化让人深受鼓舞。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激增825元,高于自治区倍增年计划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高于该计划8个百分点。
其措施就在于通过让村民按实绩打分考核村干,激发村干为群众办事的积极性,从而演绎出久违的精彩。
千奖万奖喜见群众夸奖
近日,资源县中锋乡大源村,马大嫂、肖大嫂、邓大嫂和李大嫂都在忙活,难得搭上一句话。
然而,说是记者,她们便不约而同地停下手头的活,七嘴八舌地赞起村里的村干来。
“这两座新水泥桥,就是村干领着建的。”肖大嫂指着村边的桥说,“以前,喊建桥喊了许多年,都没有建起来。一到汛期,水淹到齐腰深,妇女小孩都过不了。”
“曾淹死过学生呢!”有人心酸地补上了一句。
“村干不仅带领修建大小桥梁10座,还修了19公里的村路。”马大嫂接着说,“把80%的村道都硬化了。”
“说修路哟,真是难为了村干。”邓大嫂动情地说,“人家村民捐几十、一百元,3个村干却带头分别捐了3800元、3600元和3400元。”
“以前,我们村就靠种水稻和外出打工,产业单一,有的连饭也吃不上。”李大嫂指着四周说,“你们看看,现在的作物可多了。”
是呀,大源村真是成了四季生财的“绿色银行”:种了红提810亩、猕猴桃735亩、百合200亩,还种了上万亩的毛竹、三木药材和金银花等,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猛增2500元。
“开始时,有人对种红提和猕猴桃不积极,多亏村干带头、言传身教,不仅自家种,还租地种。3名村干就带头租种16亩,每亩租金高达900元。”
千奖万奖难得群众夸奖。记者在大源村真是开眼界了。
“这得益于县里去年走群众路线,让村民按绩效考评村干。”大源村党总支书胡天桂说,“其好处:一是让村干由半脱产变全脱产,每月补助由五六百元提到1200多元,使之全职全身心负责,全天候为群众值班办事,杜绝了‘挂名\’村官、‘外出\’村官和‘走读\’村官现象;二是靠绩效考评提高待遇,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激励村干多做事做成事;三是让村民按绩效打分决定村干绩效,真正让村民成了主人,村干成了公仆。”
金杯银杯喜得群众口碑
在资源镇晓锦村,过去都说民风彪悍,群众工作不好做,在上级各种考核评比中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去年春,县里推行让村民打分考核村干绩效,该村村干抵触情绪很大,叫嚷嚷的:“村民本来就‘好事\’,再让他们打分捆我们,工作还怎么做?”
然而,事隔一年,奇迹发生了。
今春,晓锦村民考核村干部,不仅打满了分,还送来金匾,挂到村委会。上书:“修好村衢车奔走,筑成玉圳水流川;美化村庄添丽景,引路致富庶民欢。”
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这沉甸甸的金匾不就是群众的口碑吗?
“真想不到!”晓锦村主任蒋美亭感慨地说,“当初的担心是多余了,干了事群众还是认可的。他们对村干知根知底,让他们打分考核,更有利于鞭策、监督村干为民办事。一年来,我们就是以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追我赶地拼着干。”
“村干难当,能当到这个份上可以了。”当了28年村干,退下来的老支书伍加兴说着,便扳起指头赞起村干的业绩来:
“村干筹集200多万元,向上争取500多万元,办起了自治区十百千金银花万亩扶贫基地,让3600名村民人均增收500元。”
“引进了两个投资亿元的石材企业,为了征地,村干常常走家串户,忙到深更半夜。其中,有一户工作较难做,先后去了16次。”
“投资10万元,疏浚了年久失修的玉圳,改善了1000亩农田用水。”
(下转第二版)
资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