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画笔如林”处
崇山李氏家族旧居
李吉寿旧居庭院中李熙垣《江行图》复制品
荷花与古宅屋顶的倒影相呼应,更显幽静和雅致。
■老鱼文/摄
在永福县城东北部50公里处,有一个被人称为“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古村。它虽没有奇山秀水的环抱,也并非交通要塞,却以其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并在2010年公布的首批广西历史文化名村中榜上有名。它就是永福县罗锦镇的崇山村。
为了探访这有“画笔如林”美称的丹青圣地,追寻当年的翰墨遗香,我们从桂林驱车前往崇山。在导航引领下,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这颇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穿过横联书有“崇山古民居”几个大字的村头牌坊,就依稀看见不远处的雾霭中,一大片浓郁的绿色上浮着几排灰色的屋顶,恍若仙境。走到近处,只见在整齐的果林及其他一些绿植的簇拥下,几排青砖灰瓦的平房静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崇山古民居的主体部分———崇山李氏家族旧居了。虽经历数百年的风吹日晒,沧桑岁月却未能让它们斑驳残颓,依旧是那么整洁端庄。古宅前有一方宽大的荷塘,水面上疏疏落落地飘浮着一片片团扇般的荷叶,还有三三两两伸出水面的荷花优雅地在微风中摇曳,它们与投在水中古宅屋顶的倒影互相呼应,更加衬显出了古宅那种卓尔不群的幽静和雅致。
为我们作义务向导的小伙子是住在村里的李氏家族后人,他领着我们一面参观古宅,一面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崇山李氏家族的辉煌过往。
从向导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李氏一族的始祖是明朝万历年间从湖北荆州迁徙至崇山的,历经数代艰辛务农,直到清代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族中李中菼中举为官,李氏一族才逐步走上了耕读兴家之路。在李中菼之后的李氏后辈中,3人中进士,20余人中举人或贡生,还有当上州官、县官、学正、教谕等职务的达几十人之众,真可谓门第显赫,盛甲一方。族中的李吉寿一家父子5人先后中举,其中3名为进士,“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之说由此而来。
最让李氏家族享誉后世的还是那“画笔如林”的翰墨辉煌。其中的领军人物,当数李熙垣和李吉寿父子。
李熙垣(1780—1869),清道光十六年恩贡,清代著名山水画家。后人评价他的画“布局清新,意境高旷”。也正是他开创了崇山李氏书画世家一派,他最享盛誉的作品是《江行图》。1837年,他从桂林出发,乘舟自漓江过湘江达长江,经长沙岳阳赤壁武昌等地,历时月余,“舟行数千里,所见佳山水,辄推蓬以写其意,得三十五景,名曰《江行图》”。这部传世珍品今为国家二级文物,由文物部门珍藏。我们参观李氏家族旧居时,在李吉寿故居的院墙上,看到了这组作品的复制品。
李吉寿(1815—1896),李熙垣第六子,清道光年间举人。他不但为官清廉,政声卓著,而且在书画人才济济的李氏家族中,他是最享盛名的一位。被人誉为“梅花圣手”的他,因酷爱梅花,在家中庭院植梅数百株以供观赏和写生,所以他笔下的梅花灵动而有神韵,自成一家,当时的中丞文式岩称其“空前绝后”。他的不少作品现被多地博物馆、图书馆及一些私人收藏家收藏,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对李吉寿也作了专题介绍。
在李熙垣李吉寿父子影响下,崇山李氏一族两百年来八代后人中书画人才辈出,形成了国内著名的画家族群,“画笔如林”的美誉由此而来。直至现在,村中书画之风依然盛行,据我们的向导透露,村中成立画院的想法还得到政府的支持呢。
在李吉寿晚年的画作中,他都标注“写于半亩梅花之馆”,“半亩梅花之馆”指的就是崇山旧居。崇山李氏家族旧居由六家规模大致相当的宅院组成,一色的青砖墙灰屋顶。六座大院间以青石巷道隔开,院墙分列巷道两侧,墙上开有圆拱状的月门,通过月门,六座大院之间畅通无阻。穿行在各院之间,有进入城堡中的感觉。与其他地方一些早已荒废的古民宅不同,这里的宅院中仍然住着李氏家族的后人。为我们做向导的小伙子就带我们到他家在古宅中的茶室饮茶聊天,他是崇山李家的传字辈传人;而为我们准备午餐的和善的老两口,则是另一院屋的主人,那男主人是崇山李家的宏字辈传人。李氏旧居,至今还居住着李家后人,这大概也是这百年古宅还保持着一派生机的原因吧。
新闻推荐
爱心企业向象山街道捐赠15万元罗汉果。记者韦莎妮娜摄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谭香雨)“我们也没做什么,立足岗位,为创...
永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福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