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龙江乡李桂松 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李桂松(前排左一)带领村民在地里进行罗汉果种植管护。通讯员李秀摄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李小林
4月5日清晨,趁着天气晴好,李桂松早早地来到罗汉果地里,为前来取经的贫困户们详细讲解罗汉果的种植管理要领。这一段时间以来,李桂松几乎天天如此,他想着要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争取今年带领群众获得罗汉果好收成。
今年49岁的李桂松是永福县龙江乡驿马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山里汉子,但在龙江乡却流传着他的“传奇”经历:2015年,因为家庭贫困李桂松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联系人等的帮扶下,李桂松带领家人通过发展产业顺利实现脱贫;2017年,李桂松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当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被村民高票选为村主任;2018年,他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现如今的李桂松已经成为致富带头人,带领着乡亲们通过罗汉果种植走上致富路。
罗汉果种植帮助他脱了贫
“当时真的很难,收入低,家里开支大。”李桂松回忆,2015年前,由于父母年迈体弱,再加上两个女儿正在上学,各项开支很大,导致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当时为了贴补家用和日常开支,李桂松夫妇除了打理5亩田地外,有空时偶尔出去打点零工,但是收入微薄。
2015年,龙江乡在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时,由于收入过低等原因,李桂松一家被纳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在帮扶联系人的帮扶和支持下,李桂松积极参加乡、村举办的罗汉果科技种植培训班,种植了10多亩的新品种大棚罗汉果。通过一年的勤奋劳作,李桂松家的经济收入就打了一个“翻身仗”,全家年收入从2015年的1万元“飙升”到2016年的4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成为驿马村第一批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后的他加入了党组织
“我能摆脱贫困全靠赶上现在这个好时代,全靠有了党的好政策,得到了帮扶干部的大力帮助。现在我家脱贫了,过上好日子,我也要向党组织靠拢!”虽然不是党员,但李桂松却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他忙碌的身影:村里开展公益事业建设,他一马当先;左邻右舍有了“家长里短”,他又当起了业余义务“调解员”;当群众遇到罗汉果种植方面的技术难题,他随呼随到,把自己掌握的罗汉果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017年,李桂松郑重地向驿马村党支部递交自己手写的入党申请书。2018年,热心助人、敢闯敢干的李桂松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为了帮助更多人,他带领大家种起了罗汉果
李桂松的踏实勤奋、大胆创新和大公无私,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信任与敬重。2017年,在驿马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李桂松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成为村里的领头人,意味着肩膀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李桂松与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依托“永福罗汉果”这个响当当的招牌,根据驿马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有种植罗汉果的传统等实际情况,带领村民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罗汉果新品种种植。
一开始,有的村民持怀疑态度不敢尝试种植新品种,李桂松与其他村干部一道登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以自己脱贫的例子去说服他们。遇上有村民向他请教罗汉果种植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指导,最终赢得了大伙的信任。很快,大多数村民都改种了新品种。
2018年,村里20多户贫困户换了新品种,有8户很快尝到甜头,年底收入大幅提高,也实现了脱贫。为了帮助村民畅通销路,在李桂松等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致富能人黄明飞成立了“天天甜农业合作社”,让驿马村村民种出的罗汉果不再愁销路,坐在家门口就能卖果,村民们种罗汉果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在驿马村,除了少数贫困户外出务工以外,其他的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新品种罗汉果。罗汉果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果”。至2019年底,驿马村的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65户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只剩下3户预脱贫户了。
2019年,李桂松的10多亩罗汉果收入达到6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全年达到10来万元。原来的2层楼房又加了1层,目前正在进行装修。看着即将装修好的小洋楼,李桂松信心满怀:“我们一定要发展好罗汉果这项特色产业,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让更多的群众依靠罗汉果走上小康之路。”
新闻推荐
民警将追回的现金返还给失主。(警方供图)本报讯(记者蒋璇通讯员黄赵)中年男子秦某见一农户家空无一人,顿起贪念,潜入屋中实施...
永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