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福龙溪村:一片麻竹撬动全村脱贫

桂林日报 2017-11-17 10:58 大字

龙溪村麻竹种植户李四林夫妻打理着7亩多麻竹,卖竹笋每亩每年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龙溪村的麻竹大多数种在河边低洼地带,尽管经常涨水,但对麻竹笋的生长影响很小。

麻竹笋丰收的季节,龙溪村到处可见收购竹笋的景象。

龙溪村建了4家竹笋加工厂,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通过到厂里做工,每天能获得每人70-100元的工钱。

□本报记者何平江通讯员李小林/文何平江/摄

最近,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河边的麻竹成了当地人热议的话题。村民们私下传言政府要在竹林里搞旅游大开发,要把麻竹做成当地的支柱产业。不少村民却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种在河边低洼地甚至门前屋后闲地里种植的麻竹,只是村民挣点“油盐钱”的副业。然而,广福乡政府负责人却坚信麻竹将成为带动龙溪整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靠卖竹笋为主的麻竹,究竟能有多大价值可以撬动整村脱贫?近日,记者来到龙溪村一探究竟。

村民守着一片竹海,却只是挣点“油盐钱”

龙溪村位于永福县南部的广福乡,村民依洛清江而居。因地势较低,村里的田地经常遭受水患,农作物收成难有保障,村民生活一直不富裕。20年前,一个外乡人来到村里租下了一片河滩地种植麻竹,竹子刚种活就被一场大水淹没,老板以为竹林不会再有收成,就把地和种下的竹子都还给了村民。没承想,竹子不仅活了下来,还噌噌地冒竹笋,龙溪村种麻竹的历史由此开始。

村民李四林家的竹林就是当年留下来的。据李四林介绍,种植麻竹特别简单,成本也低。每年只要撒少量的肥料就可以了,从来不用打农药,不用除草,竹笋采摘期从农历五月到十月,一亩竹子能产3000到5000斤。一个人一个上午就能采三四亩地的竹笋,很轻松。

因为容易种植,省时省力,成本低,既不占用基本农田又不耽误发展其他产业,龙溪村几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利用低洼地种上了一些麻竹,就当是挣点“油盐钱”。无意间,全村的麻竹种植面积发展到了将近3000亩。

一直以来,村里人为了过上好日子尝试过种水稻、养蚕、种砂糖桔,却总是摆脱不了贫困村状况。村支书廖宜清分析认为,龙溪村靠近河边,地势太低,很多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被水一淹就不行了,而麻竹却是个例外。这些年,村民开始对麻竹慢慢重视起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村里陆续建起了4个竹笋加工厂,将竹笋加工成酸笋,销往湖南、柳州、桂林等地。如今,龙溪村的酸笋经常供不应求。

提高麻竹附加值,发展特色乡村游,带动龙溪整村脱贫

去年,广福乡政府扶贫工作队来到龙溪村后,仔细分析了龙溪村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逐步确定了将麻竹作为整村脱贫的支柱产业。广福乡乡长莫顺康多次进村实地考察,跟村干部一道与村民推心置腹地分析种植麻竹的前景。“首先麻竹笋的销售市场很稳定,需求量很大,按照每斤竹笋1.2元的收购价,一亩麻竹最少能产3000斤竹笋,3000亩的麻竹就能让龙溪村3000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而且麻竹年年砍,年年长。”莫顺康给村民详细算了一笔账,种植麻竹产生的效益远远不止于卖竹笋,“村里的4个加工厂在生产旺季时每天需要差不多100个工人,每人每天的工钱在100元左右,如果把竹笋进行深加工,附加值将高出好几倍。可以说,搞好了麻竹产业,完全能带动龙溪整村脱贫。”

除了邀请相关质检部门到村里为加工厂量身定制各种升级、评审和商标注册等计划外,莫顺康当前正带着村干部在竹林里策划一个更大的方案:把龙溪竹海打造成县里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

龙溪村外小河两岸连片的竹林将近500亩,置身其中,风吹竹动,犹如绿色的海洋延绵不断。在竹林中蜿蜒而过的小溪清澈见底,沙洲上绿草青青,牛儿悠悠。莫顺康和村干部们一致认为,龙溪村守着这样一幅天然画卷依然没有摆脱贫困,实在愧对大自然的眷顾。因此一个由乡政府主导、村民积极参与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引导加工厂改善生产条件,开展产品深加工,提高龙溪麻竹附加值,筹建麻竹文化展览,建设观景台,修建竹海绿道,酿竹筒酒、烧竹筒饭,让游客来采摘新鲜竹笋、享受天然氧吧……龙溪村人已经开始畅想着未来的好日子在向他们招手。“不仅是龙溪村的3000亩,我们还计划在周边村屯推广麻竹种植,争取达到10000亩,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莫顺康说。

新闻推荐

永福法院获最高法通报表扬

■简讯本报永福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2017年度在司法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永福县人民法院是桂林市2个受到通报表扬的单位之一。据介绍,此次通报表扬的先进典型全面落实普法责任...

永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