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砥砺奋进的五年面深全化改革系列报道之一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提效打造“桂林速度”

桂林日报 2017-07-27 11:44 大字

桂林高新万达广场夜景航拍。记者唐侃摄

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审批服务部门50个,设窗口215个,还设有政府信息查阅处、公证处、公交车充值点等,让市民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图为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监控室。记者唐艳兰摄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正在办理业务。记者秦紫霞摄

行政审批制度一步步深化,“一站式窗口”让市民告别“跑断腿”。记者唐艳兰摄

□本报记者秦紫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吹拂着桂北大地,也让许许多多的桂林百姓,感受到了来自经济领域改革的悄然变化:行政审批制度一步步深化,“一站式窗口”让百姓告别“跑断腿”;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工商注册更方便;一个个重大项目纷纷花落桂林,经济体遍地开花……

不破不立。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桂林市委、市政府清楚认识到,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必须打破传统的桎梏,以更大的力度和更为强硬的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才能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桂林实际,桂林市按照调结构、补短板、争政策、强融资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彰显了桂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在全区率先公布市级行政许可目录并实行目录动态化管理;全区首个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覆盖的城市,全市电子化业务总量占全区电子化业务总量的92.3%,在全区排名第一;2014年以来,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赋予桂林市的各项改革示范试点30多项,在全区设区市中最多……一件件醒目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单见证着桂林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坚实步伐。

深化行政审批:简政提效打造“桂林速度”

“办事程序多、遇事慢半拍、缺乏紧迫感……”与全国大环境类似,过去,桂林市一些部门行政审批慢、办事效率低、项目推进不力等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投资商和广大市民所诟病,成为制约桂林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和百姓服务,成为了桂林突破经济体制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

于是,一场上下联动的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在桂林悄然展开:2014年6月,《关于印发桂林市行政审批“马上办”作风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后,制定出台了“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切实提高办事审批效率。“自《通知》下发后,市编办、市法制办、市政务办等部门积极落实,先后分3批对市级660多个审批事项(主项)逐项清理,声势浩大。”桂林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对那次的行政事项清理至今记忆犹新。通过行政审批“三集中”和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推行并联审批制度等制度的创新,简政提效的“桂林速度”初见成效。截至2014年12月31日,市本级审批事项办理平均提速66.8%,较7个月前提高139%。

政府权力做“减法”,换取的是市场活力的“加法”,得到的是企业和百姓的拥护。“我从咨询审批流程到他们承诺跟踪服务,前后大约只用了20分钟,而且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在桂林市政务大厅,桂林某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颜先生对桂林行政审批速度很是满意。他告诉记者,以往企业审批要反复找多个部门,跑上跑下,现在通过并联审批,多个部门集中为一个企业服务,让他们省掉了许多奔波和等待之苦。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2014年以来,桂林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改革,在全区率先公布市级行政许可目录并实行目录动态化管理,成为广西第一个以目录清单方式公布保留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地级市。据数据显示,2016年市本级审批事项从法定平均办理时间20.86天提速至6.44天;承诺提速率65.1%,超过自治区规定的62.5%提速要求。2014年-2017年,桂林分7批次取消、承接、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34项,市本级审批事项从2014年度590项精简到2017年的308项,精简率达47.8%。

创新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纷纷花落桂林

2017年5月26日,市政府在南宁分别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跨座式单轨交通及纯电动汽车公共服务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轨道交通、新能源车、手机等智能终端、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这是桂林继与华为、中兴、浪潮合作项目之后引进的又一个重量级产业项目。

大项目带动大繁荣。4年来,一批又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决定产业走向、有品位上档次的大项目“花落”桂林,进驻桂林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达40多家,有力撑起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骨架”。2014年6月,市政府与海航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航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航空+旅游”、“旅游+金融”、“智慧旅游”三大经济发展引擎。如今集团公司已成立,“桂林航空”一飞冲天。同年,投资110亿元的桂林海吉星食尚港项目正式启动;预计总投资160亿元的玉圭园·环球名胜项目一期水上乐园开业。总投资360亿元的万达系列项目中,高新万达广场已于2015年营业,叠彩万达广场预计今年9月营业,雁山万达文化旅游城和七星和平万达旅游城正在加快推进,“高大上”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捷报频传。

这些纷至沓来的重大项目,为桂林的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做了最好的代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这是桂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说的一句话。在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既当“主帅”又做“前锋”,直接进入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到各地推介桂林重大项目和投资环境,传递桂林“大开放、大开发”蕴藏的新商机。为了促成万达集团文化旅游项目落地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率队先后考察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大型旅游文化项目武汉楚河汉街和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多次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直接往来商议,最终将总投资300亿元的重大项目“请”进了桂林。市长周家斌到桂林就职后,也是多次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招商引资四处大声“吆喝”。

此外,桂林积极开辟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的“快车道”,将重大项目审批从立项到获得开工许可证,由原来串联办理审批240多天,缩短到并联办理审批92天。据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重大项目多、项目手续繁杂等问题,桂林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重大项目“马上办”综合服务窗口,对审批流程再造,将此前的串联审批转变为并联审批,并对审批事项向企业承诺全程跟踪服务。很快,通过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绿色通道”,桂林建立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会商制度、行政审批“马上办”工作机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工作制度,疏通了项目推进中的“肠梗阻”,营造了浓厚的“亲商优商安商”氛围,也让一个个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桂林海吉星食尚港项目在短短2个多月时间内就完成了调研、选址等工作并顺利签约,投资方由衷称赞:“项目正式签约首先得益于桂林市高效的办事作风。”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20个(“十一五”为357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5亿—10亿元项目57个,总投资1亿—5亿元项目419个。去年,桂林市实施重中之重、市领导跟踪联系、自治区和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787项,完成投资755.6亿元。

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覆盖:为全区提供“桂林经验”

开公司办执照,不必奔波跑路,只需在家里轻点鼠标,工商注册登记就可以轻松“搞定”。打工返乡后开办公司创业的黄琳尝到了电子化工商注册登记的甜头。这也是桂林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一项创新举措。2016年12月1日起,桂林在全市范围内(含6城区11县)启动企业登记全城电子化改革,实现了企业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网上发照、网上公示”全流程网上办理。桂林也成为全区首个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覆盖的城市。

过去,企业办理工商登记需要到辖区工商分局或政务中心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必须到窗口进行办理。2016年10月1日起,随着桂林实施的企业工商登记实行“六证合一、一照一码”,桂林市连续推行了一系列便民措施,申请人只需跑一个窗口,就可以办完工商、税务、社保、公安等多个部门的登记手续。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模式新举措后,申请人从“跑一趟”变成了“不跑腿”,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转变为了“键对键”服务。“改革实施前,一户企业办理登记注册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改革实施后办照时间缩短至30分钟、最迟一个工作日,实现了办照大提速。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行工商登记网上预约等便民措施,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成果。”桂林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全区的试点单位,桂林实施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覆盖创新机制为广西提供了有益的“桂林经验。截至今年5月底,通过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全市共完成全程电子化名称核准2754户,完成设立登记618户,全市电子化业务总量占全区电子化业务总量的92.3%,在全区排名第一。

创新改革试点:适应经济新常态

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加以推动。如何将改革工作做到深处?桂林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试点创新的改革机制。2014年以来,桂林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赋予桂林市的各项改革示范试点30多项,在全区设区市中最多。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桂林以理顺职能、体制、资产为重点,大力推进市级投融资公司改革重组,将原13家市级投融资公司和22家相关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为8家投融资公司,设立260亿元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目前已有124亿元投入使用。狠抓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了“345”服务业产业体系,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桂林市在2016年国家导游自由执业试点中期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一名,目前正在导游责任险、导游服务费第三方支付、依法纳税等方面做好试点工作;国家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走在全区全国前列,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试点、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永福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荔浦县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等17项已完成试点任务。一个个创新试点在桂林的各领域发挥了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也推动了桂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天气预报员:为天气“把脉”

预报员每天都要检查地面观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天气预报员正在查看天气实况。“这城市一言不合就下雨。”最近一段时间,桂林天气阴晴不定,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马上就下起倾盆大雨,朋友圈里也经...

永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