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摩托车变成不动产
首语
□孙妮
南宁曾经有个绰号,叫“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摩托车”,你觉得会是哪一个?
相信很多人嘴上不说,心里的答案会是“房地产”。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23日,南宁的土地出让金排名全国第31位,光看排位,还比较“中庸”,排在绍兴、南昌等中等发达城市之后,比以“发展不靠房地产”著称的长沙也靠后了8位。但再看卖地金额——430多亿元,已经接近南宁GDP的十分之一,这个份额,远远大于长沙的约三分之一。
其实,广西旅游入境人数最多的城市,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旅游城市桂林,而是南宁;广西最大、客流量最多的高铁站,不是曾经的交通枢纽柳州,而是南宁;每年引进外资及固定资产投资占领TOP1的城市,不是任何一个其他城市,也是当仁不让的南宁——虽然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投资峰会上,14城的签约投资总额,南宁跌出了前五,不仅让桂林登顶,还让河池贵港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有那么多其他领域的第一,在人们心里,南宁为何还是形成“地产支柱”这样的印象?
或许是因为,城市标签?
人们说起柳州,会想起工业为王,五菱神车,卖遍全宇宙的螺蛳粉,也弥漫着标准化流水线的稳定感。
人们说起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甲桂林,“中国·桂林”,直接把中间的“广西”给省略了。
人们说起南宁……标签缤纷,万物包容。其中的地产经济,一枝独秀,几乎撑起了整个城市。地产带来建筑实体的积累、人居提升的积累、商业拉动的积累、乃至财政收入的积累,无疑都是正向的,或者可以说,“土地财政”只是一座城市阶段性的发展策略。
人有双腿,三足才能鼎立。一座城市,要想走得稳,甚至跑起来,光有一条腿,显然不够。
拿广西的“班花”桂林来说,早就认识到光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有头脑——尤其是当下数字化的大脑。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项目中,电科云等200多亿的大数据产业项目都落户桂林。
南宁并不满足于第三产业的繁荣。这种野心,从原本并不见长的汽车领域布局就可窥斑见豹。今年8月,一新能源汽车企业1.7亿拍下青秀区伶俐工业集中区邕江以南的608亩土地,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达50亿元。这一信息,如果能结合区政府印发的《推进广西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方案》中提到的,2025年,初步建成南宁新能源汽车城,再结合之前被多次写进规划的“南宁吉利整车·发动机产业化项目”,能感受到南宁成长为新能源版东方底特律的雄心壮志。
近日,住建部《建设工作简报》第79期的一篇文章,肯定了长沙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经验,并建议全国“调控学长沙”,长沙很快迎来了深圳、东莞的住建部门的学习人员。作为“房住不炒”政策的坚定拥趸者,长沙一手摁住了房价,一手又把GDP拉高了一倍。
当然城市要发展,肯定不是光靠一个房地产政策。南宁如果要去隔壁省会学调控,还得扎扎实实看看别人沉下心来发展实业的决心和思路,然后因地制宜,搬也好,创也好,再为“骑在XXX上的城市”寻得一块新标贴。
新闻推荐
阳朔的如意峰是一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去如意峰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很方便,因为可以乘坐缆车,这样一来,游...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