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人口数量“全县第一”到整村脱贫、从年人均纯收入1900多元到5860元,5年持续攻坚 阳朔红莲村破“茧”成蝶

桂林日报 2020-06-01 12:54 大字

新建的红莲村休闲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红莲村漫山遍野的果树种植,水泥硬化路修到了果园边,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本报记者周文俊通讯员张立波文/摄

阳朔县金宝乡红莲村地处架桥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四面环山,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790户3039人,2015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629人。此前,全村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仅1900多元,是被核定的“十三五”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在阳朔县贫困村中“名列第一”。

2015年,秀峰区人民政府对接扶贫联系红莲村,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共同攻坚。5年来,通过不同渠道、多种方式投入扶贫建设资金近100万元,建设红莲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全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据统计,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860元,比2015年增长2倍,该村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5.1﹪降至目前的0.86﹪。2018年,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干部下沉“挖”穷根

2015年4月,秀峰区政府正式向红莲村派驻第一书记。5年间,虽然经历3任第一书记,但他们始终坚持一个工作理念:换人不换思路,工作决不脱节,竭尽全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从第一任第一书记余翔到第二任第一书记宋泰凤,再到2019年3月上任的现任第一书记莫桂伙,大家“接棒”攻坚未有懈怠。

“别个是市里下来的干部,吃得起苦吗?会不会是来‘走秀’的?”回首第一书记驻村之初,村党总支书记谢新有和许多村民一样,对扶贫能达到什么成效,“当时也不抱什么希望”。

然而,第一书记很快带来铺盖行李在村里住下。第二天便拉着谢新有等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研究挖“穷根”之策。

今年45岁的现任第一书记莫桂伙也传承“老”第一书记们的优秀作风。在2个月不到的时间便走访完所有贫困户,详细记录贫困户信息,探寻破“贫”之道。

在第一书记们的身后,秀峰区政府95名党员干部也纷纷走进大山,与红莲村116户贫困户结成“亲戚”,并发挥各自力量,为大家争取免息贷款,还送果苗、农药、化肥、建房材料等等。秀峰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还带队进入红莲村,与乡、村两级干部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等,扫除脱贫攻坚“拦路虎”。

主动无私的帮扶,让热心的干部和纯朴的村民“心贴着心”,很快打成一片。大家也纷纷向第一书记和“亲戚”们吐露衷肠。

“人和‘土货’都被困住了,想脱贫致富,难呐!”早在2015年,在秀峰区政府组织召开的扶贫三方见面会上,谈起村子的致贫原因,一向秉承“家丑不可外扬”的谢新有和村干部们一道,纷纷吐露真言。

当时村里有多封闭?

谢新有说,那时有些村民最远甚至没有到过桂林市区,而村里的冬笋、香菇等“土货”,虽然品质上乘,却始终“藏在深闺人不识”,产业发展无从谈起,脱贫致富更是奢望。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缺乏产业支撑、群众增收困难。”实地调研后,秀峰区政府与当地党委、政府把准“穷根”,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攻坚计划,由第一书记带领村委实施。

帮扶近百万资金让村子“四通八达”

5月13日,在一阵阵轰隆隆的搅拌声中,全长28米的白址桥正在铺设混凝土桥面,投工投劳的村民们光着膀子,铲沙撮石、倒运水泥浆、抹平桥面,干得热火朝天。

“这已经是红莲村修建的第4座通村桥梁了,如今这个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四通八达,大家都走上了水泥路!”村主任张名安骄傲地说。

要致富先修路。修建畅通无阻的大道,是大山村民千百年的“梦想”,如今美梦成真。

张名安告诉记者,2015年前,整个村只有3公里不到的硬化路,其余全部是泥沙路或羊肠小道。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产品外运路窄颠簸,村民们苦不堪言,架桥修路的愿望非常强烈。

与此同时,秀峰区政府在把准“穷根”后下定决心:必须解决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瓶颈。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实地勘察,形成建设性报告,区政府及时整合多部门资金予以大力支持。5年来,在秀峰区政府及金宝乡党委、政府的争取下,共扶持近100万元资金,完成了20多公里通村路、果园路硬化,所有自然村的村内道路全部硬化,还全部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建设通村桥梁2座,维修加固河堤500米,建设休闲文化场所1000平方米。

同时,帮助建设标准化村级党组织场所、建设300平方米休闲文化广场,帮助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山路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理顺了。

在架桥修路之时,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们早早开始谋划产业发展。通过引导村民种植金桔、砂糖桔、百香果、八月炸、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几年下来,全村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全村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54岁的贫困户蒋辉远现在管护着5亩多的马水桔,生活蒸蒸日上。他告诉记者现在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果园边,每到卖果子的季节,车子直接开到果园里,再也不需用板车拖、用人工挑果子出山,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一家6口人的生活基本不愁了。

谢新有则带头成立种得美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26户贫困户入社,发展水果种植基地面积达560亩,合作社通过统一种植、统一销售,解决村民的销售难问题。同时,他还专门通过富硒栽培生产100多亩的金桔,注册“南山冲牌”商标,产品卖进了一些大超市,带动村民和贫困户收入逐年攀升。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开展,逐渐摆脱贫困的村民们对新时尚生活的追求也愈发高涨。大家自觉地腾屋让地,全村先后建设了7座休闲文化场所,自发成立了4支文艺队、篮球队等,闲暇时自编、自演、自导,逢年过节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村民精神活动丰富多彩。同时,通过第一书记帮助筹集资金25万元,在红莲村白芷自然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铺设排污管道250多米、建设排污沟230米,让全村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排放,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新闻推荐

广西“农村扶贫济困”志愿服务走进阳朔杨梅岭村

在志愿者指导下,杨梅岭小学的孩子们用彩笔画出心中的梦想。本报讯(记者胡逢超文/摄)近日,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志愿服务联...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