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见将军的翰墨情怀
孔见将军
孔见书法
□本报记者张弘
“书法是中国文化在艺术上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龙是一幅画,易是一个道,字是一册书,书法是一种艺。这几个东西如果放在一起,那便是中华古老文化中最神圣的部分了。青铜器皿上的云龙纹,配上古篆书,每一个字都是王德的写意,每一个笔画都是龙的鳞甲,它们奇妙的构图中,必然蕴藏着易经的大道妙理。这些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这个民族文化思维的最高境界。外国人没有,中国人独有。尽管今天有了电脑,不用毛笔,但中国人写书法仍然不同于外国人。外国人写汉字是尊敬汉文化,可是他们只能照葫芦画瓢;中国人写汉字是追寻祖先,传承伟大的华夏文明。”
———孔见
7月27日上午,“八桂情———孔见将军诗书艺术巡回展”在桂林美术馆开幕。在入伍从军50周年之际,孔见回到桂林举办诗书艺术展。
本次展览展出55幅书法作品、50幅摄影书法艺术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描绘广西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的诗词作品为书写主题,包括南宁、柳州、金秀大瑶山、龙胜梯田、桂林漓江、象鼻山、芦笛岩、兴安灵渠、阳朔等。孔见在作品中喜欢将诗词、书法与对应的风景相结合。
1969年初,16岁的孔见从北京当兵来到了桂林,那一年部队在临桂县五通进行国防施工。在艰苦的施工中,他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入了团,入了党。年底部队转移离开了广西。
1978年底为了参加对越反击作战,孔见所在的部队又来到了广西前线战斗,他立了三等功,提升为团级。战后,他又回到了中原。
1996年,孔见第三次来到了广西工作。在桂林担任121师师长。后来提升到柳州担任41集团军副军长。算起来,他在广西工作生活了近15年。广西是孔见的福地,在这里,他实现了军旅生涯的三部曲,从战士走到了将军。广西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战斗中、在国防战备中、在军事演习中、抢险救灾中。军民鱼水情,共同保南疆。部队的每一项建设和任务无不得到地方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孔见集将军、诗人、词人、书法家、作家、军事理论家于一身。他于2012年光荣退休,为了感谢第二故乡,他退而不休,编剧了以广西瑶族历史传奇为内容的电影《过山榜》。由上海影视集团、广西影视集团、珠江影视集团、苏宁影视集团、香港英皇影视集团联合摄制完成,成为继刘三姐之后广西又一部民族团结的影视巨作。
他在兴安灵渠南斗门留下了“灵渠赋”诗壁,在兴安水街留下了“声震岭南”的匾额。200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他完成了50首弘扬八桂大地文化的诗词和书法,出版了《八桂流韵———孔见咏广西诗书集》,为大庆献礼。
“一个人学不学书法问题不大,但中国有没有书法问题却很大。书法可以玩,可以修心养性,但玩是出不了大家的。从古至今,所有的大家、巨匠对待艺术的态度都是认真的,都是笔成冢、墨成池,一笔不误,一日不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书法巨匠用他们的生命写就了书法的指境观心,其奥妙就如同龙的精神,易的奥秘和汉字的博大精深。”孔见将军说。
新闻推荐
阳朔一景区浴室装摄像头事件,引发读者、网友对摄像头滥用现象的关注和讨论 谁在窥视我们的个人隐私?
2018年8月27日,南宁一女士来到古城路上的飞凤市场公厕如厕,发现了无线红外摄像头。网络图片2017年11月21日晚,一名网友入住...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