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隐藏在黑夜里的“大世界” 傅云:用心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桂林日报 2019-07-29 11:09 大字

7月23日晚,在园林植物园,傅云正带领小朋友们进行夜观。见习记者刘健摄

傅云拍摄到的世界濒危鸟类大草莺。

金斑虎甲

观察那些在自然法则中生存的动物,通常需要遵循它们的生活规律和习性。而在夜间,无论是丛林还是水塘,都会显得比白日里热闹许多,人们在日间难得一见的动物,也会在这个时候变得活泛起来。在夜间走进自然界,能看到更为丰富真实的“动物世界”。那些热衷于此项活动的人把它叫做“夜巡”或者“夜游”,也就是近几年逐渐为人所知的“夜观”。一只斑腿泛树蛙怎么爬上灌木?一条虎斑游蛇在夜里如何捕食?一只鞭蝎会遇到哪些天敌……在“80后”阳朔小伙傅云看来,趁着夜色观察夜行动物的踪迹,是一种很让人“上瘾”的活动。

□本报见习记者刘健

从儿时的兴趣到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

“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在屋前屋后寻找那些小动物,跟它们交朋友,学它们的神情。到后来上学、工作,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从未中断过。近几年,我迷上了‘夜观’,享受着在黑夜中探索自然奥秘的快乐。”交谈中,傅云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阳朔,那儿自然风光美,小动物也很多。小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蚂蚁搬家,看毛毛虫啃树叶,看蜗牛爬行……反正只要看着这些小动物,他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2012年冬天,天津北大港发生了一起有人用毒药毒野鸟贩卖,结果把几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毒死的事件。当时已经大学毕业回到桂林的傅云得知此消息后,除了特别心痛,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仅仅喜欢小动物是不够的,还应该为它们做点什么。

说干就干。傅云和新婚妻子进行了简单交流,获得了妻子的支持。随后,傅云专程赶赴天津,报名成为了北大港的巡护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守护东方白鹳顺利过冬,直至它们安全迁徙。在巡护的过程中,傅云认识了在天津南开大学读博士的一名观鸟爱好者,并进入了观鸟的圈子。

从2012年至今,为了观鸟,傅云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自然保护区,通过观察鸟类,欣赏它们美丽的身姿,了解它们的习性。3年前,傅云在一个观鸟QQ群里看到一些夜间动物的照片。“那些在白天很难看到的小动物,在他们的镜头下是那么的让人震撼。”傅云说,由此他走上了“夜观”之旅。用他的话说,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观测自然的窗户。

近距离接触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精灵”

6月,傅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夜观活动计划,得到了不少家长的响应,但因为雨水过多,未能如期完成这项计划。7月23日晚上,得知夜观活动可以举行,报名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带着小孩早早就来到了桂林园林植物园。夜晚8点,夜幕笼罩大地之后一小时左右,很多夜行动物开始活动,是夜观的最佳时机。于是,在了解了相关观察知识和安全知识后,大家纷纷拿着手电筒往园林植物园的深处走去。刚走没多久,就有小朋友在树丛中找到了一只蟾蜍。

“这是一只黑眶蟾蜍。你看它的眼部后方的黑线,看起来就像一个黑色的眼眶。”傅云对小朋友们说道。记者了解到,黑眶蟾蜍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自吻部开始有黑色骨质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睑并直达鼓膜上方,形成一个黑色的“眼眶”,它的名字也由此得来。

看到小朋友们兴趣浓厚,傅云趁机向大家讲解了许多关于黑眶蟾蜍的知识,例如它们白天多隐蔽在土洞或墙缝中,晚上跳到河滩及水塘边觅食,等等。整场夜观活动就像是一次生动的生物课堂。期实对于傅云来说,每一次进行夜观活动,都会让他特别的兴奋。6月中旬,他曾连续两个周末都扎进了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期间,他和几位夜观爱好者一起观察到了虎斑游蛇夜行的情景,以及竹节虫、大绿臭蛙、鞭蝎、原矛头蝮等动物的夜间活动。

“最让我自豪的就是,我们填补了丽星鹩鹛在广西的记录空白。我们在桂林发现的丽星鹩鹛出没痕迹,也是广西有迹可循的首例该鸟在此地存在的证明。”傅云告诉记者,2016年,在龙脊的一次观察活动中,他听到一阵明快、空灵的叫声从山谷中传来,便用随身携带的录音笔进行了录音。但当时他并不知道那阵叫声是由什么动物发出来的,直到他偶然在网上听到了丽星鹩鹛的声音,经过认真比对,同时将录音传给广西大学鸟类学家鉴定以后,才正式确定了该鸟在广西有分布。今年6月,在猫儿山海拔800到1200米高处,傅云和同伴又一次听到了丽星鹩鹛的叫声。接下来,他们准备有针对性地组织一场对丽星鹩鹛的拍摄活动,争取能够获取影像图片。

“在夜间,我们原本熟悉的每一种小动物,似乎都显得很特别。”傅云说,这种“特别”,一方面是这些小动物白天和黑夜的行动差异带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夜观者本身的心理体验。

傅云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和广西大学鸟类专家正在着手准备合编一本与动物有关的书籍,期待未来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这些小动物。

分享与尊重,他想把自然中的趣味带给更多人

“保持对自然、对自然界中生物的尊重,应该是最起码的底线。”这是傅云对自己的要求和准则。在夜观过程中认识的小动物,傅云都会在回家后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久而久之,他积累了不少动物学方面的知识。采访中傅云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结识交往了一些夜观爱好者,也不断邀请身边的朋友参加夜观的行列。每一次他都作为向导,向他们介绍各种夜观的知识,同时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

2017年,傅云和朋友一起建立了“桂林自然观察协会”,协会的任务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参与自然体验活动。而他本身是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公司在知道他的情况后,专门安排他负责自然旅行这一方面的事务。

“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工作,本来也是一种挑战,感兴趣了才会有所作为,才会谈及保护。”傅云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探索大自然,从而真正爱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桂林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傅云希望,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个人的爱好发展成为对自然保护的促进,也把自然界中有趣的生命呈现给更多想要“认识”桂林的人。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上半年桂林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消费增势强劲 接待游客6139.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29%;实现旅游总消费848.82亿元,同比增长29.13%

本报讯(记者刘倩)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6139.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29%。其中国内游客599...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