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夸父般的作者,精卫填海般努力才得以完成的著作何红玉与《剧韵》

桂林日报 2018-06-19 12:06 大字

何红玉编著的《曲韵》《心韵》《戏韵》《音韵》《词韵》等书

何红玉近影

□本报记者张弘

历经50余个春秋冬夏,50余个寒来暑往,近日,何红玉等人编著的《剧韵———广西文场文本集粹》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剧韵》中所展现的作品,历史跨度涵盖广西文场近300年的发展全程。尤其是这些作品中,大多久违舞台,脚本几乎失传,多成珍稀孤本,寻觅实为不易。《剧韵》与业已问世的《曲韵》《心韵》《戏韵》《音韵》《词韵》等成龙配套,形成了系列。

元散曲研究大家李复波先生在通览《剧韵》后,专门为之作序,说,这是一个夸父般的作者,精卫填海般努力才得以完成的著作。

何红玉,广西桂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文场代表性传承人,曾获文化部文华新节目奖、群星奖,广西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她第一次系统地把广西文场付之于文字和乐谱,让非物质文化的广西文场得以世代传承。在编著、出版这一系列专著的过程中,她费尽心思,为中国曲艺这一民族艺术瑰宝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日前,记者就《剧韵》专门采访了何红玉女士。

据了解,广西文场是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又名“文玩子”“文唱”,别称“小曲”“杂调”“扬琴小调”“莺歌小调”,它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命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尤以桂林、柳州、荔浦、平乐、阳朔、融安、宜山、鹿寨、恭城、罗城等地最为盛行。承金元戏曲余绪,与明清俗曲一脉相承。曲调含蓄柔婉,文词典雅隽秀,极具元明散曲风格,被视为中国近古曲词活化石,享有“曲艺宝库中一颗明珠”的美誉。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纵观广西文场近300年的流变史,传承保护靠的是两支队伍:一是职业盲艺人的“文武玩子”班,二是耍家的“文场社”。前者通过师徒口耳相传,后者凭借先祖遗传的手抄本。除了金紫臣的《最新琴弦曲谱》,我们几乎见不到广西文场的文字资料,假若没有何红玉几十年的辛苦搜集整理,穷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的研究,出版广西文场“韵”字系列研究专集,我们去哪里寻觅广西文场曾经美丽的存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文场,又有多少东西可以拿出来示人?

“五十多个寒来暑往,采风桂北,拜了十余位著名民间盲艺人和四百余位名耍家,回头看真是万端艰辛,百般良苦,一种恩情。”许多学者都敬佩何红玉在广西文场研究方面的独特成就。已故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原常务书记、《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委会常务副主编冯光钰听过她创作的广西文场曲目的演唱,也拜读过她很多在理论方面的著作,感觉到她的书的特点,就是把丰富的感性知识跟理性的观念结合起来。这和一般的音乐学家的著书不一样。因为她跟着很多广西文场老艺人直接学习过,还到很多地方去进行采风,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她自己的演唱体验,经过她的创腔的实践,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就很有含金量。

文场剧本———文学脚本,俗称曲本或文本。曲本有两种:一种是清唱剧本;一种是曲艺唱本。曲艺唱本是专以抒发情感和描绘一情一景、一人一事的唱段,这已收集在《词韵———广西文场小调词集》中,《剧韵》汇集的是清唱剧本。清唱剧本分整套脚本(正本)和单出唱本(折子戏)两类。它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以唱民间传奇人物故事和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居多。在长期流传的历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剧目,来源广泛,其中有的是从我国古典名剧移植的,有的是把古典小说加以改编而成的,有的移植姐妹剧(曲)种,还有一些是创作的。整套脚本指的是一个完整剧中包含有若干折子,每个折子又有相对完整的较大故事情节,可以单独演出的一个段落。

何老师对记者说,《剧韵》收集整编的曲本,得益于50多年在桂、柳等地数十个市、县、乡、镇田野采风,感谢400多位没齿难忘的耍家无私地奉献出先祖遗传、琳琅满目的100多本文场词曲手抄本,如徐鸣嵩的《广西文场传统曲目集》(20余万字),郭仁稀的《高山流水》《人伦模范》《闺怨集》(共约15万字),李子忠的《广西文场曲集》,廖岱的《文场传统剧目》,娄德沛的《文场抄本》等,其装帧精良,字迹工整,任我通览、抄录、复印;还有金紫臣出版的石印线装书《最新琴弦曲谱》的7个不同版本。可以说没有当年的手抄本和《最新琴弦曲谱》,就没有今天的《剧韵》。

(本文图片由何红玉提供)

新闻推荐

鹏飞未遂凌云志蛰伏终有抗日心莫休:壮志凌云的“桂林雄鹰”

位于阳朔公园内的莫休墓。(资料照片)莫休生前与心爱的飞机合影。(资料照片)□本报记者张苑陈静80年前,在鲁南大地的一个小...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