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桂林理工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党委书记张学洪(后排右三)代表学校向阳朔扶贫驻点村捐赠帮扶资金
校长解庆林(前排右一)代表学校与防城港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学校师生开展“漓江河流地貌遥感动态监测”
地质专业师生开展桂林地区石漠化遥感动态监测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助力桂林旅游发展
□本报记者陈娟
临近暑期,桂林理工大学的师生格外忙碌,他们一边要准备期末考试,一边要策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项目。今年暑假,桂林理工大学又将有近万名学子分赴桂林各地,以各种社会实践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大学,为桂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全校上下的基本共识。”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学洪说,桂林理工大学成立60多年来,五改归属十易校名,发展成一所工学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大学,桂林始终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服务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在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桂林理工大学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围绕地方实际需要找课题,以优势科研带动优势项目,以优势项目开展优势服务,为政府谋可用之策、为企业送可用之技、为社会育可用之人,为桂林“两个建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环保科技前沿保护桂林青山绿水
桂林之美,美在山水。绿水青山常在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桂林的金字招牌。
学校立足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前沿,将桂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围绕漓江水环境保护,开展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数十项。
桂林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漓江则是桂林的母亲河。学校专门成立漓江生态与环境研究机构,开展河流生态学、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水环境工程和生态旅游等相关研究,破解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小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难题。学校主持承担的“桂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示范”成为国家863计划,该项目有效控制桃花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外源污染的输入和内源的治理,成果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项目还构建了漓江流域POPs与流域环境污染生态预警模式,确保漓江可持续发展。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唐代诗人王维在《新晴野望》一诗中描述的美丽宁静的田园美景,用来形容夏日的会仙湿地很是贴切。这个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漓江之肾———桂林会仙湿地,桂林理工大学在此开展污染物在湿地多介质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协同效应与功能调控、污染物净化工艺原理以及安全性评价等研究,为再生水循环代谢过程中的城市水环境生态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部分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着处理效率较低和能耗较高等问题。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科承担了国家水专项“高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成果成功应用于桂林市东区污水处理厂、七里店污水净化厂、北冲污水处理厂、临桂新区污水处理厂等7个项目,总规模达到960000m3/d,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研究和应用成果,学校还编制了广西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技术指南》,为广西地方城镇污水处理提供了范例。
针对广西重点的有色金属、冶金等千亿产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染急需处理处置的问题,桂林理工大学还与中科院地理所等单位协同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废水的治理。学校向国家争取到1200万元资金,对桂林市阳朔县某村上游铅锌矿尾砂库综合治理。
在发挥科学研究优势的同时,桂林理工大学校还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地方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大环境保护经济和技术政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聚焦胜地建设助推桂林旅游发展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此,桂林理工大学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大旅游学科科研力度,研究旅游发展规律,拓展服务领域,解决或回答了胜地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学校利用“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旅游管理创新团队”和“广西民族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发挥学校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和服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结合自身具有专业门类多、各专业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相关紧密的特点,充分利用理工科的优势,把民族旅游发展的社会需求优势和学校理工科专业重技术、强逻辑的优势相结合,促进多学科集中与交融发展,目前在民族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设计、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围绕《纲要》所涉及的生态景观保护、高效生态农业、城市景观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等内容,该校以生态规划与工程研究所、景观工程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为主导,整合环境科学、艺术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专业力量,与桂林市城建、园林、环保、科技、发改等部门合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生态旅游开发?如何使坐拥的“青山”变“金山”,让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科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该学科主持设计了广西第一个被国家林业局批复的生态旅游规划———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同时设计了龙胜旅游总体规划、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研究等30多个规划项目,参与编制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市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等大量旅游规划设计,对桂林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学校还加强桂林市旅游局培训中心专业化建设力度,进一步高效管理和指导全市旅游教育培训、行业岗位培训及资格考试认定工作,以适应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需求;积极参与和服务“桂林旅股份“桂林旅发展”等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桂林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培训的主要基地。
积极转化科技成果与城市“共舞”谋新篇
如果说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发挥高校在地方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为地方发展献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则是为加快地方发展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完成了恭城、灵川等县(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平乐县100个村屯、全州县120个村屯、灌阳县60个村屯进行了规划与整治,编制了桂林市、阳朔、兴安等地的土地规划,对桂林市“日月双塔”、桂林机场航站楼、解放桥、南洲桥等百余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那也只是纸上谈兵。桂林理工大学还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先后为燕京桂林漓泉啤酒、桂林三金药业等数十家企业、单位提供高端培训与咨询顾问服务。如跟踪研究与咨询服务燕京桂林漓泉啤酒20余年、跟踪研究与咨询服务天和药业和桂林三金药业10多年。这些企业成长的品牌故事已编写进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市场营销专业系列教材。为桂林福达集团提供咨询顾问服务达10年之久,见证福达股份2014年成功上市,登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自身办学社会影响力。
依托专业优势,桂林理工大学还成立了广西第一家高校背景的非营利性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桂林市博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践训练平台的同时,紧密联系桂林本土实际,在社会救助、儿童青少年服务、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综合社会工作服务、老人服务及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服务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机构成立5年来,承接了桂林市流浪未成年人及乞讨人员教育矫治项目、桂林市中低收入家庭聋哑儿童康复融合救助项目、永福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桂林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服务项目经费累计逾数十万元,社会影响力大,服务群众满意度高。
带着情感访“穷亲”产业帮扶富乡邻
近5年,20多次调研,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超过200万元,拨付专项经费191万元,指导农户开展蘑菇、马蹄等农作物种植,擘画生态农业发展蓝图。这是一份桂林理工大学定点扶贫桂林市全州、阳朔和贺州市钟山3个县9个贫困村的“成绩单”,更是一所大学的“扶贫担当”。
“我们要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重在智力和产业扶贫,变一时扶贫为‘根\’上扶贫,由第一书记单一作战转为全校参与兵团作战,自觉履行了高校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学校扶贫工作会议上张学洪如是说。
桂林理工大学自从确立帮扶对象之后,带着情感访“穷亲”,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4年来,张学洪、解庆林等校领导20多次带领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前往各驻点村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深挖“穷根”。
与此同时,学校选派19人次担任扶贫工作队员,他们平均每月驻村22天以上,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群众的诉求,分析困难和问题,撰写出多份调研报告。充足的调查,给了科学谋划扶贫工作的底气。学校根据各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各帮扶点的特点,以及相关村的经济发展规划,谋划科学精细的帮扶方案。
灌阳县几个贫困村在扶贫产业开发时,面临资金困难。学校派驻的第一书记及时把情况汇报给学校。学校组成帮扶组带着36万元扶贫资金和物品,分为6个小组分别前往该县东阳村、顺溪村、商家村、永富村、三树村、大源村等定点帮扶点,为每个帮扶点送去6万元扶贫产业资金,并深入贫困户家里进行结对帮扶。
前方去“打仗”,后方忙“支前”,扶贫的力量,正是这样在桂林理工大学汇聚。近5年,学校除向扶贫村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总计超过200万元、拨付专项经费191万元之外,还通过捐树苗、鸡苗和赠送清洁车等,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桂林理工大学还发挥学科优势和文化辐射功能支持当地建设,先后组织专业力量到驻村工作点考察调研,完成了全州县土地使用规划、全州县咸水镇文化广场和阳朔县杨堤乡浪石古村落改造等一批项目规划。
在扶贫中,学校还将现代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引进了村里。在全州县咸水镇老街村,由于桂林理工大学的努力,广西玉林参皇鸡养殖集团有限公司驻村试点推广“公司+农户+投资方”特色养殖产业,成立了养殖户合作社,形成了自然村级特色产业。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桂林“两个建成”道路上,桂林理工大学不遗余力,持续发力,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智力支持。校长解庆林表示,今后,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力求在服务中显价值、在贡献中求发展,为桂林“两个建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均由桂林理工大学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紫霞通讯员唐熠)昨日的灿烂阳光一扫连日阴雨的阴霾,也让不少市民或晒洗冬衣,或举家出游,享受阳光。但记者昨日从桂林气象台获悉,上周末的阳光或许只是“惊鸿一瞥”,本周一轮新的降雨又...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