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启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市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
小朋友们在体验剪纸艺术。
本报讯(记者周文琼文/摄)6月9日、10日,桂林启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通过展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展演传统戏曲等方式,让市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6月10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晚,在桂林市“桂林有戏”剧场(中心广场旁原曲艺厅)进行了首场演出。当晚《娘送女》《王三打鸟》等在老百姓中传唱的快乐剧种彩调让观众喜笑颜开。
10日上午,在古南门广场,来自桂林市的20多名传承人现场展示了27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桂林工匠”传统工艺品展示展销,让市民一次性饱了眼福。
“太神奇了,一个竹根居然可以制作成一个颜色如此绚丽的漆器!”在桂林漆器的展示点,不少市民发出惊叹声。从明朝时候起,桂林人用天然植物的枝干根茎或动物骨角、贝类,打磨后外形保留一定天然物的特征,使用天然漆进行加工制作成漆器,有酒水容器、文房水盂、笔搁等。这些漆器轻薄坚固,由于天然性胎体的多变,造型和漆层变化丰富而呈现不同的图案。2015年,桂林传统漆器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捏面人又叫面塑艺术,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艺术,开始的面塑只是家庭主妇们用糯米粉塑成果实模样,以祈求吉祥、幸福。后来逐步发展到用面粉加糯米粉及各种彩色颜料,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有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当天,现场的小朋友们几乎都被此吸引住,人手来一个。
本次活动由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桂林市非遗传承保护中心、桂林市文物局承办。据了解,活动展示的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涵盖了剪纸、团扇、石雕、拓印、竹编、竹帽、刺绣等,每一项都有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历史。像源自明靖江王府的桂林彩色拓印技艺,由扇凉小扇演变而来的阳朔福利画扇,龙胜侗族刺绣等,都是市民游客比较青睐的手工艺术品。
新闻推荐
桂林至三江、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完成80%以上工程量 两条高速路将于10月通车
南国早报桂林讯(记者唐晓燕)5月26日,桂林市政府召开桂林市交通运输建设情况通报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备受市民和游客关注的桂林至三江、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将于今年10月正式通车。据介绍,桂林全市公路...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