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助乡村建设和漓东生态示范带建设的东风漓江边的小乡:从“小边穷”变身“精富美”

桂林日报 2015-10-21 05:17 大字

杨堤乡在生态旅游通道上打造了一个观景台,游客可以在这里驻足观赏杨堤的全景。通讯员秦远孝摄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乡政府引导村民种植山葡萄和黄皮果等经济作物。图为黄皮果吸引了游客前来采摘。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谢飞  王余艳摄

记者 蒋伟华 通讯员 谢飞 王余艳 文/摄

阳朔县杨堤乡是个只有1.14万人口的小乡镇,乡里不但小,而且不少乡村比较偏远,导致村民十分贫穷,自从今年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以来,乡里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结合实际,不但进行了绿化、硬化等常规活动,还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了一个个“精、富、美”的经典村庄或旅游路线,让沿岸和“内地”的村民都享受到了环境的改变带来的红利。让这个长期地处漓江“黄金水道”旁的小乡镇真正捧上了“金饭碗”。

打造精美生态旅游通道,一个村从一家发展到15家农家乐

近日,记者从桂林乘车来到杨堤,虽然已经过了国庆黄金周,但从杨堤路口下车可以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赶往杨堤码头。

从杨堤路口到乡政府所在地需要二十多分钟的车程,一路上道路整齐,十分平坦,在一个大转弯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宽阔的平台,从平台上可以俯视整个乡镇的全貌,不少游客停下车在这里拍起了照片。

经过观景台后几分钟就来到了中南村,短短几公里的村道两旁农家饭店一个接一个,正是上午,农家乐显得有些安静。记者选择了一个农家乐走了进去。

这是一个用农房改造的农家饭店,门口用一个棚子搭建起来,棚子里面放着七八张桌子,整个棚子用古色古香的砖头围成一个隔离带,隔离带上面种满了各种花卉。

45岁的秦家运抱着孙子乐呵呵地接待了记者。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在家种了点田还有一些经济作物,空闲时间也出去打工。去年的时候,村里有不少人开始陆续搞农家乐,但真正营业的就他一家,而今年以来,在乡里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15家农家乐都进行了美化和绿化,让原本简陋的农家乐不但变得干净整齐而且古色古香。秦家运说,他们的房子位于马路边,基本都是用自己的住房改造而成,成本低,现在乡里帮他们弄好了美化、绿化,农家乐就上了一个档次,今年国庆黄金周几乎每天都有二三十桌,其他10多家农家乐也是爆满,而来这里的客人基本都是自驾游。

乡政府的干部告诉记者,以前乡里饭店少,就是码头的一两家,来游玩的游客没什么选择,所以大多数游玩的游客都是一次性消费,直接坐上竹筏就走了。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乡里决定要打造一条生态旅游通道,而这个通道就在中南村,该干部表示,从桂阳公路进入杨堤码头就一条10多公里的马路,而这条10多公里的路上,中南村就占了6公里。为了让村民吃上旅游饭,今年以来,除了帮助农家乐美化、绿化,还把沿途房屋也进行了立面改造,同时在路边种上了各种花卉,打造了一个观景台和步阶,让来游玩的客人不再是直接奔向码头,而是可以一路看风景、一路休闲吃农家饭,不但丰富了旅游线路,也让农民增收。

乡干部感慨地说,之所以要打造旅游通道就是要把游客留在村子里,只有留住人,村民才有服务和赚钱的机会。

美化古村自己搞旅馆,吸引游客来驻足

今年以来,借助漓东生态示范带建设的东风,乡里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在各个村掀起了一场建设高潮。过去,官岩村因为贫困不通路,很多村民娶不到老婆而被称为“光棍”村,村民们一直憋着一股气,想要发展,而今年以来,听说要建一条沿江的徒步路线,村民的激情瞬间被点燃,道路硬化、立面改造,尝试搞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

乡干部证实了村民的说法,并透露,目前市里确实在做一条从桂林徒步到兴坪的徒步沿江路线,而杨堤是必经之路,记者跟着乡干部来到乡里的全家洲村,看到几个工人正在忙着铺石板路,其他沿江村也在同步进行。

“只有搞好了建设,游客才会进村来。”从全家洲村坐竹筏来到浪石村,村前江水之中,一片礁石,兀突交错,突现在碧波绿水之上,好象簇簇浪花。所以人们把这片礁石形象地称为“浪石”,把浪石岸边的这个村子叫做“浪石村”。沿着一条石板路走进村里,古巷、木楼、青石板——村里保存着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浪石村全村80多户500多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但由于地理原因,浪石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村民仅靠打渔、种植黄皮果及夏橙维持生活,过去是区级贫困村。 开展生态乡村以来,村里在乡政府的指导下,村里进行了绿化、硬化等工程,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外国友人在村里开起了乡村旅馆。

“他们能开,我们为什么不能开?”看到今年乡里的旅游发展迅速,村民就想着自己也搞一个旅馆,而地址就是靠江的闲置老村委办公楼,为了做好旅馆,乡镇府帮他们请来桂林理工大学的老师帮忙设计,采取政府扶持、村民集资的办法进行装修、翻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特色旅馆终于有了雏形。

记者从一扇高两三米的木门走进旅馆,旅馆分两层,主体为木制结构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分为客厅、餐厅、休息室等,为了营造古朴的气息,屋内的设施基本都木制品,包括几米长的茶桌、板凳、靠椅等,房子经过翻新融入乡村气息后富有古韵。

采访中,村民表示,虽然他们处于漓江的黄金水道旁,但以前确实没怎么吃上旅游饭,如今借助乡村建设和漓东生态示范带建设的东风,他们不等靠要;所以他们在村里就搞了这个旅馆,说是旅馆其实是驿站,等漓江徒步步道搞好后,驴友们徒步经过时就可以有休息的地方了,有了这个驿站,加上村里的古韵,相信以后村里一定是漓江徒步中的一个亮点,目前这个驿站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同时村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如何经营和管理。

乡干部介绍,如今乡里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大家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修“内功”,但由于交通不便不少村里的基础建设薄弱,几年内需要绿化的村屯就有34个,计划在两年内将完成17个自然村的绿化,同时已发放8000多株树苗;同时乡里还有9000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已解决了7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今年到明年将完成1500人口。在道路硬化方面,今年计划修建18公里的建制村的水泥路及50户以上的生态乡村道路,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地进行。根据各村的特色店,营造生态绿、景观带、思乡情、院中花、特色果的村落。

吃不上旅游饭,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带富“内地”村民

“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杨堤乡的特点,沿岸的村民可以陆续吃上旅游饭,然而不靠江的偏远“内地”村民将如何发展?为此,近年来,杨堤乡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市场前景广、收入高、管理简易的新品种,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积极培育党员示范户,以点带面,发展了金槐、山葡萄、提子、黄皮果、沃柑等特色农业示范带。

沙子岩村属于大石山区,不通水泥路,从乡政府到村里,需要坐竹筏,然后再走半个小时路翻两座山才能达到,交通十分不便,根本吃不上旅游饭,而且以前由于石漠化严重,农民的种植十分有限,只能在石缝中,种一些玉米、红薯,自给自足。

为此,乡里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金槐种植,从外地购买优质金槐苗免费发到党员群众手上,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入户,举办为期半个月的技术培训班,手把手地教授种植、管护、嫁接等技术,确保金槐高效、高质的成活。

记者走进沙子岩村老党员叶彩芬的家里,看到屋里堆满了金槐米。“今年,我家的金槐长势非常好,产量1500多公斤,按市场价计算,今年的收入大概有10多万元”叶彩芬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叶彩芬党员的带动下,该村及邻村的农户金槐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据统计,浪洲、地水等村金槐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亩,金槐米市场上每公斤70到80元,亩产量可达100至15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唐家村的黄皮果都得了黄龙病,没有收成……这个黄龙病成了杨堤乡政府干部的一块“心病”。在金桔、砂糖橘已经到处种植的情况下,该乡领导当机立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前期测土,找到适合种植的新品种--沃柑,使农民安心种植。在找好积极种植的示范户之后,杨堤乡政府一次性出资20多万购买150亩的沃柑苗,在唐家村免费发放,并在后期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乡已发展沃柑种植示范户80多户,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全部茁壮成长。

漓江流经杨堤乡河段长达14公里,让沿岸的杨堤形成了群山耸立的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同时也造就了杨堤乡适宜种植山葡萄的土壤和气候。近年来,杨堤乡山葡萄因纯天然的优势,受到欢迎。该乡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山葡萄,该乡在上唐家、地水等村发展1000亩以上山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每年山葡萄成熟之际,收购的老板都会蜂拥而至,每公斤可卖到16元,不愁销路。

“以前乡里是个小、边、穷的乡镇……”看到如今乡里的变化,乡干部感慨地说,乡里小人口只有1.14万人,大多数处在边远的深山里,而且在旅游上也被边缘化,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导致群众贫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这几年来,乡里借助乡村建设通过不断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来改变村里的面貌,特别是今年以来,乡里借助漓东生态示范带建设、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乡村建设的机会,大大改变了各个村的面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让一个个“小、边、穷”的落后乡村变成“精、富、美”的特色乡村。

新闻推荐

王西冀文集《木棉英雄树》出版

本报讯(通讯员张天文)2015年10月,王西冀文集《木棉英雄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共收入王西冀先生《我依然沉浸在陪同委员...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