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的烹饪课堂属于阳朔最早开办的一批,教过的外国学生已经有几千名了,她的愿望是——教更多外国游客学做中国菜

桂林日报 2015-05-12 07:20 大字

□本报记者景碧锋文/摄

现场:一堂生动的烹饪课,学生是来自10多个国家的游客

5月10日下午3时,阳朔西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而街上一家饭店3楼的两间教室里,一堂特别的烹饪课即将在这里开始。课堂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学员大多都是来阳朔旅游的外国游客。

“Are youready(准备好了吗)?”阳朔聚福楼烹饪学校的梁琼凤老师站在学员的中间问道。

“Yes.”大家齐声答道。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的18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学员统一头戴有花边的白帽,身穿围裙,腰中别着块抹布。厨房教室里,学员们站在一个放着煤气灶的小桌前,排成两列。每个灶上都有一个炒锅,旁边是案板、菜刀以及已经切好的各种蔬菜和佐料。

面对这些新奇的事物,学员们兴致勃勃,手中抄着菜刀,显得非常兴奋,有的索性拿起手机玩起了自拍。

“有人以前在家经常做饭么?”梁琼凤问,一些学员陆陆续续举起了手。

“这是油、盐、料酒、鸡精,豆角、鸡肉、胡萝卜……”梁琼凤一一仔细介绍,学员们认真地听着。每介绍到某种佐料或调味品,学员们都会拿起来仔细端详、辨认。教室内除了梁琼凤的讲解,异常安静。

这些学员来自美、英、法、德等10多个国家。今天,梁琼凤的教学内容包括包饺子、干煸豆角、宫保鸡丁、凉拌黄瓜,有荤有素,有热菜也有凉拌。学员的教学成果,也是自己的晚餐。

最先是包饺子,梁琼凤拿起自己面前已经择好的一小撮韭菜,给大家示范如何切成很短很短的一小节一小节。接着,又示范把肉切成一小丁一小丁。

在拌馅时,学员们跟着梁琼凤拍蒜,有些学员拍不好,直接就把蒜放在案板上,用刀压到上面,用拳头捶起来。

接着,梁琼凤把馅放在饺子皮上,然后把饺子边捏好。看起来很简单,然而有些学员怎么捏也捏不好,梁琼凤耐心地手把手地示范。

教完包饺子,接着教炒菜。锅内放油,待油滋滋作响时,将花椒和干辣椒放入锅内爆,顷刻间,味道呛得各位学员的表情复杂,不过他们还是认真地看梁琼凤熟练地翻炒。

厨房教室有20多平方米,在这间教室旁,还有另外一间教室,教师小黎也正在进行相同的烹饪教学。

经过一阵忙碌,饺子蒸熟了,干煸豆角、宫保鸡丁、凉拌黄瓜做好了,梁琼凤跟学员们分几桌坐下来,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叽里呱啦地聊了起来。

“Very good!(很好)It'sdelicious!(美味)”

……

看着学员喜悦的表情,梁琼凤尽管有些疲惫,却十分高兴。如今阳朔的旅游进入了旺季,游客多了,今天,她已经连续为两拨外国游客上了烹饪课,忙得团团转。

外国游客想学做中国饭菜,她办起了涉外烹饪学校

这种专门面向外国游客的烹饪课堂是阳朔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旅游项目。从领着游客逛菜市场买菜,到回教学点学做饭菜,整个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在梁琼凤的烹饪学校里,一天有上午和下午两次。

“并不是要让他们成为大厨,而是想让他们知道美味可口、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饭菜到底是怎么做成的。这也是很多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梁琼凤说。

生于1971年的梁琼凤是阳朔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旅游,先后做过服务员、厨师、导游,开过饭店、酒吧,从事过诸多行业。

经过多年打拼,2003年前后,梁琼凤和丈夫陆华平在西街上开了一家自己的饭店。由于夫妇俩的外语好,经营有道,饭店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

饭店的规模并不是很大,除了经营日常餐饮,还有几间客房,一些外国游客经常住下来,和梁琼凤夫妇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甚至有些逢年过节都不回家。

时间长了,他们彼此都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一些外国朋友时常跟着梁琼凤去逛菜市场。无论是独特的烹饪技艺,还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中国菜,都对这些外国游客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只要饭店的厨房不忙,一些外国游客就喜欢呆在厨房里跟梁琼凤夫妇和厨师学习做中国菜。这一批游客走了,又有新的一批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外国游客都听说在梁琼凤家可以学做中国菜,纷纷前来学习。

“很多游客来,要求跟着学做中国饭菜,可我们是开饭店的呀?大家都来学做中国菜,那我到底是教他们做菜还是开饭店?”游客的需求让梁琼凤感到困惑。

在思考和纠结中,梁琼凤想:“那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教外国游客,然后收取一些费用,把这个需求做成一个旅游项目?”她觉得可行。她跟丈夫一合计,把顶楼的一个包间腾出来,购置了10多套灶头、锅、小案板、菜刀等烹饪用具,把房间改造成一个简易的烹饪教室。

梁琼凤和丈夫开始试着向外推介他们教外国游客学做中国饭菜的课堂,陆陆续续又向一些旅行社推荐他们的“烹饪教学”。

“一开始,还需要跟旅行社联系,频繁推介。没过多长时间,很多旅行社就主动找上门来了。”梁琼凤的丈夫陆华平说。到现在为止,梁琼凤教的学生有几千名了。

由于受到外国游客的欢迎,在阳朔,这样的烹饪学校已经发展到近十家。

教做有“中国特色”的菜也让外国人感受当地人的生活

“如果回到国外,在家里尝试做中国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拨打电话给我。”在烹饪教学中,梁琼凤经常跟外国游客这样说。“当时大家听了,都觉得好笑,觉得煮个菜,没有这个必要打越洋电话吧。”不过,很多游客回国后,经常通过电子邮件,询问一些在做饭菜时遇到的问题。

“真没想到一次简单的烹饪教学,能给游客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陆华平感叹道。

教外国人做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梁琼凤也是边摸索边总结。刚开始,梁琼凤也尝试着教游客做一些比较复杂的菜肴,但一个菜做下来,耗费时间长,有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做哪些菜,既让游客喜欢又能体现中国特色,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烹饪技巧?

在不断的摸索中,梁琼凤发现,跟国外相比,中国的日常烹饪中,如何使用沉重的菜刀,将各种生菜加工成需要的各种形状,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而言,的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蒸煮煎炖炒焖,更是让游客感到新奇。

梁琼凤还发现,教学中运用的食材,最好是在国外也能买到的,而烹饪技能是中国所独有的,这样,让游客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和感受到独特的烹饪技巧。游客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也可以自行操练。

慢慢地,在烹饪课堂的教学中,形成了以包饺子为“主科”,虎皮青椒、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各种家常菜肴为“副科”的教学内容。只要有两个学员,就可以开课。

“让游客通过学习做菜,体味到阳朔人的日常生活。”做菜的食材是从哪里来?做菜前,梁琼凤会领着游客去菜市场逛,购买需要的食材。一些游客到了菜市场,看到苦瓜,问这个怎么做?“这是凉性的,可以凉拌也可以热炒,吃了可以凉血。”梁琼凤说,外国游客感到很惊奇。

通过逛菜市场,讨价还价,购买各种肉类和蔬菜,游客们也感受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开眼界。

梦想在阳朔乡间建厨房教室和菜园,教更多外国游客学做中国菜

梁琼凤一家在西街有三家餐厅,而烹饪教学的收入要占到整个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烹饪教学慢慢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业务。

对于梁琼凤来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阳朔的乡间,有一片自己亲手打理的菜园子,有几间烹饪教室,可以和外国游客一起去摘菜,然后教他们烹制美味的中国菜肴,一起享受这其中的快乐。

如今,梁琼凤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距离阳朔县城5里路漓江边的木山村,群山环抱,树木葱茏,在这里,梁琼凤已经建起了她的乡村烹饪厨房,她正在进一步寻找土地,建起属于自己的菜园子。

梁琼凤在给游客示范包饺子。

每位外国游客包的饺子都放在自己特有的编号的蒸笼上,梁琼凤正在帮游客察看蒸笼上的编号。

这位外国大叔炒菜还挺有模有样。

游客们在展示自己包的饺子。

用如此沉的菜刀切萝卜丝,确实让老外感到吃力。

新闻推荐

节庆活动不能只图表面热闹——对举办节庆活动的若干思考

□白克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承担着传统节庆的传承和对民族...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