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支书”陆家奉:大家过好了,我就心安了

桂林日报 2015-02-28 07:56 大字

▲支书陆家奉正在田间地头检查砂糖桔的生长情况。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已经种植起了6000亩砂糖桔。

6000亩砂糖桔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户均年收入比13年前翻了整整50倍。

过去,这里以穷出名:没钱,没路,没水。如今,这里以安居乐业出名:一条条平整的村道四通八达,6000亩砂糖桔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水龙头一扭,哗啦啦的自来水送到家门口。

这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小村,是阳朔县高田镇蒙村。促使这一切转变的,是村民们口中的“好支书”陆家奉。13年来,陆家奉不惜拿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为村民修了9条路;试行新兴产业,让全村人均年收入翻了整整50倍。去年7月,陆家奉被评为自治区“扶贫攻坚好支书”。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黄院菊/文记者韦莎妮娜/摄

“新年好,新年好!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刚才村里有点事。”2月24日,春节的气氛还没消散,支书陆家奉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自从2002年被推选到高田镇蒙村村支书这个位置上后,陆家奉生活里就只剩一个字:忙。忙着组织生产,忙着推广新产业,忙着引进投资项目,恨不得一人当十人用。为了帮助村民过上好生活,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村支书也是“蛮拼的”。在蒙村,大家都知道,陆家奉有三句“名言”———

“我以支书的名义赌一把”

在上世纪70年代,阳朔以其秀美、独特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受旅游业的带动,阳朔的餐饮业、酒店业和农副产品销售等也随之兴旺起来。于是,有人这么评价:“在阳朔,搞什么都能发财。”

然而,距离阳朔镇不远的高田蒙村,却没有尝到发展的“甜头”。蒙村村委有12个自然村,4000多人,这里没路、没水、没钱,“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2002年,42岁的陆家奉经投票选举,成为了村支书。

看着大家穷得叮当响,陆家奉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让大家摘掉“贫困村”这顶帽子。

陆家奉左思右想,想给村民们找到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几经比较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水果产业。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家奉品尝到了砂糖桔,这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随后,他跟几位村干部考查了周边县的砂糖桔种植情况,决心在村里推广砂糖桔。可是,这一计划却被村民们否定了。

“从来都只见人扔果子,不见人扔稻谷。”思想保守的村民怎么也不敢贸然尝试种植砂糖桔。陆家奉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他还是试着说服大家:“我们祖祖辈辈种稻谷,也没见谁发财。而且种稻谷土地利用率还不高。打个比方,收100斤稻谷要占1分田,但100斤果子远不用1分田。我以支书的名义赌一把。”

陆家奉的话还是打动了一部分村民。蒙村村委下辖的中板塘村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从未种植过砂糖桔,村民们在一半土地上种砂糖桔,在另一半土地上种水稻。为了引导村民,陆家奉也毫不犹豫地拿出了2亩地种植砂糖桔。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批砂糖桔的亩产量并不高。有的一亩地才收获几担果子。还有的树到第四年都没有挂果。望着树上稀稀拉拉的果子,村民们再也没有耐心和信心了,纷纷拿起斧头嚷嚷着要砍树。陆家奉也着急了,顶着巨大的压力,想尽办法说服村民冷静,他则接连几天泡在地里,并请专家来“把脉”,一定要找出个原因。

“我家有几棵树挂果特别多,我也觉得纳闷。后来研究了半天才发现,这几棵砂糖桔在开花时要环割。这样才能保证挂果,果子也甜。”找到原因后,陆家奉立刻告诉了所有村民。第二年,砂糖桔迎来了大丰收,当初嚷着要砍树的村民喜笑颜开。“一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种得多的村民,光种植水果就赚了2万块。”陆家奉说。

试种成功后,村民自发地种植起了砂糖桔。砂糖桔从原先90亩扩种到如今的6000多亩。如今,站在半山腰上俯瞰,一片片黄澄澄的砂糖桔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村民龙玉新是最早种植砂糖桔的村民之一。“以前,我们全家人主要靠在外务工为生。现在,种上砂糖桔后,我们家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龙玉新说,以前村子里90%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如今,外出务工的人都回到了家乡,在家门口就能“发财”,再也不用背井离乡涌入城市了。

据初步估算,试种砂糖桔后,蒙村村民的户均年收入从13年前的600元到如今的3万元,翻了整整50倍。

陆家奉终于“赌”赢了。

“喝不上自来水你们找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蒙村,水却成为了让祖祖辈辈居民头疼的事。平常,村民们饮用水的来源是半山腰冲槽的积水。但每逢旱季,村民们都得跑到两公里之外挑水。由于是一扁担一扁担地挑回来的,大家都十分节约用水,甚至连洗澡水都算好了用。

不通水,生活生产效率不高,经济就发展不上去。为此,陆家奉也很苦恼,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民们用上自来水,“一拧龙头,就有白花花的自来水”。

陆家奉先是跑到自来水部门争取立项。为了争取项目落地,他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次。可以说,很多项目都是这个倔强的支书靠一张嘴“磨”、靠一双腿跑来的。由于村里经费短缺,他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帮扶。

陆家奉忘我地为村民们谋福利,让村民们又是敬佩又是感动。因此出现了村民们修水渠时主动要求征地的感人场面。在修六溪村至江口村1400米水渠时,原来水渠宽度只有二三十厘米,需要拓宽到60多厘米。扩宽面积就需要征地。“征地的面积不少,总共涉及60户居民。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他们会不会支持。”陆家奉说。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多虑了。村民们不仅主动上门要求征地,而且还不要一分钱补偿,这让陆家奉很欣慰,“我的努力没白费”。

经过不懈努力,蒙村现在已经完成了6个自然村人饮工程,将自来水送到了村民家门口。“10年前,我就跟村民们拍胸脯保证。我说,再喝不上自来水你们就来找我。现在,这个誓也算兑现了一半。今年,我还要继续解决剩下几个村子的饮水问题,让大家不再为了喝水发愁。”陆家奉说。

“这是我的土地证,拿去贷款吧!”

老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从前,蒙村可以说是“山路十八弯”,而且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泥地和碎石路。村民们种好了果子,也要肩挑手提到村口。有的家里有摩托车的,拉上几筐水果出去,一阵颠簸,果子坏掉不少。陆家奉决定给大家修路。

2010年,在修蒙村到中板塘村的路时,陆家奉顾不上自己刚刚手术,几乎没有休息就跑到了施工现场,一连3个月都没有管过家里的地。修到最后一段时,钱用完了,眼看着就要停工,陆家奉二话不说,回家取了土地证,摆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员面前要求抵押贷款。“就差一万元就修好路了,千万不能因为欠这么一点,留个尾巴。”陆家奉说,当时家人也并没有反对,只是后来想想,觉得“挺对不住家人的”。

芋苗塘村是高田镇地理位置最高的自然村。直到2012年,通往村里的路还有一截不能通车。经过两年的建设,通往芋苗塘村的路终于完成了全线贯通。路段长约4.3公里,双车道,会车不成问题。眼看路通了,芋苗塘村的村民紧接着就扩大了果园种植的规模。“今年砂糖桔的价格是5块多,春节前基本上都卖掉了。我家卖了2万多块。”村民廖大姐说着,喜上眉梢。

算上新修通的这条路,13年来,陆家奉一共为村民修了9条路,完成了10个自然村的村道硬化。今年,陆家奉还有一个“大计划”:他和几位村干部合计,引进上百万元的资金,在村里打造一片“花的海洋”。“试想一下,春有花儿烂漫、夏有绿树成荫、秋有果实累累的场景是多美!再过一年我就退休了,在退休前希望能为村民再做一件事。大家过好了,我就心安了!”陆家奉说。

新闻推荐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具备条件建制村争取今年全通沥青(水泥)路

本报讯(记者文新军)记者从4月2日召开的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全市计划完成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85亿元,实现灌阳(永安...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