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在遇龙河畔读懂浪漫——阳朔县首届遇龙河漂流节的浮光掠影
在阳朔首届遇龙河漂流节上,由77只竹筏组成、长度接近800米的巨龙竹筏在江面上游行。通讯员诸葛全生摄
遇龙村的村民喜迎游客。活动当天吸引了近5万人入场。通讯员苏宁摄
?图为中式婚礼现场:吹吹打打,八抬大轿,“洋媳妇”就这样“嫁”到了遇龙村。通讯员诸葛全生摄
?图为水上婚纱展示现场。28对新人站在竹筏上,在山水间展示婚纱,成为了遇龙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通讯员 苏宁摄
▲图为筏上水战场景。“激战正酣”时,连岸边观战的游客都跃跃欲试,想跳入水中一起嬉戏。 通讯员苏宁摄
▲专程参加遇龙河漂流节的海外留学生。 通讯员苏宁摄
活动当天,嘉宾和游客都参与到了放生活动中来。400斤鱼苗全部被放入了遇龙河中。记者张迪摄
□本报记者张迪韦莎妮娜
人傍水而生。一条河流的历史,就是一个族群的发展史。
从阳朔县金宝乡到高田镇,蜿蜒43.5公里的河流,时而平缓如镜,时而暗伏险峻,两岸田舍交错,一派旖旎风光。
发生在这条河两旁的事,有的不断被重提,有的已然在历史中隐去。譬如河流的古称“安乐水”,现在早已被“遇龙河”所替代。
这条有着“小漓江”美誉的河流,千百年来波澜不惊,如一位隐士默然地行走天地间。偶有误入“桃源深处”的游人,夕阳下打马归来,泛舟江上,发出“沉醉不知归路”的感慨。
2014年8月2日,农历七夕。遇龙河第一次迎来了它的盛会——— 首届遇龙河漂流节。在长度将近800米的巨龙竹筏下水的那一刻,村民们恭恭敬敬地作揖,八十白发老妪双手合十,口中喃喃自语:“祖祖辈辈都吃着遇龙河的水,如今可算是见着‘龙\’了。”
而与村民们一同见证这一时刻的,还有近5万人。他们从乡野来,从山林来,从城市来。他们,是过路人,是背包客,是邻村村民。他们或许不知道,为了这天,遇龙河畔的村民们已经足足筹备了一年。300多位村民自告奋勇,充当义工;12万多元活动经费均由村民们一元一角凑上。他们也不知道,在活动宣告圆满结束时,两位村干部、一位热心企业家,3个男人当场抱头痛哭流泪。
365个不眠之夜,40多次大小会议,眉上的汗水、眉下的泪水,在这一刻都找到了全部意义。
跟随着村民,记者用笔和相机,原原本本地记录下了这些时刻。
村民们自编自导的“浪漫演义”
8月1日晚上9点。遇龙河上夜幕四合,但几盏豆大的灯火,提示着还有勤劳的人在劳作。
黝黑精瘦的村支书封志伟,穿梭在黑暗的村道之间。与他同样忙碌的,还有村主任朱继权、热心企业家韦洪勇。这是首届遇龙河漂流节的前夜,他们和所有自愿参加筹备的300多位村民一样,匆匆扒了几口饭后,开始预演。
再过12个小时,漂流节就要开始了。第一次策划承办活动的村民们都显得既激动又紧张。封志伟和朱继权把流程预演了一遍又一遍,不断抠细节,探讨可能出现的情况,再坐下来商量对策。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临时出现的情况不可预知也不可控制,能想得多细致就要多细致”。
午夜,村民们的家眷陆陆续续打来电话,询问筹备情况。在对了无数遍流程后,大家郑重其事地收拾好材料,在村头互相告别时,还不忘给对方打气:“明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阳朔县首届遇龙河漂流节的构想,早在一年前就有了雏形。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遇龙河,村里的几个干部突发奇想,想做一个属于本村的品牌节庆。今年春节刚过,大家就着手准备,这一准备就是半年。
扛惯了锄头的手做节日策划,对于村民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没有启动资金,没有策划团队,一切的一切,只能边学边做边看。在一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筹备会的会议纪要。记者数一数,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不下40次。最长的时候,能连续开上8小时。
拿出了最初的方案后,村干部就发动村民们协作参与。封志伟告诉我们,在筹备时遇到的两大拦路虎是资金和分工。农民们都是辛辛苦苦挣钱,要让他们理解并支持活动,其实并非易事。但在筹措资金时,村民几乎是一边倒,听完意图后,都爽快地拿出了钱。捐得最多的村民一个人就捐了5000元,就连村里搞保洁、靠拾瓶子补贴家用的大姐都拿出了100元。最后,村民们一共筹集了12万多元作为活动经费。
按照保守估计,活动能吸引1万人参与。如此大型的活动,分工必须要明确。没有专门的协作团队,村干部们就号召村民们都来当义工。于是这样一幕就出现了:在义工队里,既有“90后”的小伙子,又有“50后”的老伯,就连在家做农活的妇女,也纷纷加入到了义工队里来。有村民悄悄告诉记者,越接近活动开幕,筹备的事情就越多,为了配合好,好多农户家里的田地都没空打理,稻谷枯了,但村民们没有一句怨言。“这让我们真的很感动。”当记者把这番话转告给村干部们时,大家都显得有些哽咽。而据记者了解,为了这次活动,不少村干部也是“全家出动”,“老少上阵”。就在活动前一夜,封志伟的女儿和女儿的男朋友从外地赶了回来,要帮帮这个“倔强的老爸”。
最终,300多名村民义工被分派成十余组,每一组都选出了一个小组长进行反复操练。在节目内容上,由于漂流节定于七夕佳节,大家集思广益,贡献出了许多颇具浪漫色彩的“金点子”:巨龙游行、水上婚纱展示、中式婚礼、山歌对唱、竹筏竞速、捕鱼表演……每一项都有广泛的参与度。或许,谁也没曾想到,脸朝黄土背朝天、卷起裤腿下田的村民们也可以在没有专业团队的指导下,自己筹资、自己策划出这样一出“浪漫大剧”。
直击现场:遇龙河畔上演“最浪漫的事”
8月2日,七夕佳节。清晨7时,天气晴朗。一切准备就绪。8时,村里迎来了第一波人潮。安保小组的村民们早早地就站在几个路口和节点指挥交通。而随着开幕式的临近,将近5万人涌入村中,考验着村民的安防能力。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村民们不得不自发地组成人墙,手牵着手,防止人流过多冲击现场。
9时,遇龙桥上、桥西头晒坪、桥底都站满了人群。在众人瞩目下,一条长度接近800米、由77只竹筏组成的巨龙竹筏下水游行,拉开了活动的帷幕。这条巨龙竹筏,光是龙头就有300多斤,5个壮汉才能扛起来,而将近800米的长度则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村民们正打算为其申报吉尼斯纪录。
巨龙在清澈的江面蜿蜒而行,吸引了无数摄影发烧友、媒体人的“长枪短炮”。在某单位供职的苏先生是一名摄影发烧友,他给记者展示了一张“抢来的照片”。在照片上,巨龙竹筏的全景得以完全呈现出来,蓝天与江水相得益彰。“当时早有发烧友在桥上搭起了2米高的梯子,占据了制高点。我非常喜欢摄影,也从没见过这么壮观的巨龙竹筏,所以就‘蹭\’了他们的梯子。没想到,他们更热衷于摄影,轮流把我给‘按\’了下去。最后我让我的朋友把我全身托举起来,才拍下这么一张难得的图片。”苏先生说。
在巨龙游行后,桥头吹吹打打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原来,今天村中有喜事呢!八抬大轿抬着新娘,往桥尾去了。在桥尾翘首多时的新郎官则骑着白马迎娶他的新娘。凤冠霞帔的新娘除去红盖头时,大家都惊讶地发现她是“洋妞”,又纷纷举起了相机“洋新娘”的中文名叫罗兰。几年前到了阳朔,被这里秀美的风光彻底征服了,索性在这里开店住了下来。听说遇龙河漂流节需要征集“洋新娘”给大家表演中式婚礼,便积极地报了名。事实上,这两年随着村里的发展,本村小伙娶洋媳妇的“国际婚礼”越来越多,小村也彰显出了浓浓的“国际范儿”。
就在中式婚礼正进行的同时,这厢岸边则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爱的约定”。游客杨先生手捧鲜花,突然单膝跪地,向身边的女友甘小姐求婚。突然的告白让甘小姐猝不及防,直言“被幸福的闪电击中”。而他们的幸福,也感染到了同样来参加活动的韦先生和梁小姐。在与杨先生耳语了一番后,韦先生拿着借来的鲜花也向自己的女友求婚。或许是太突然了,梁小姐热泪盈眶,答应了男友的求婚。十分钟内遇龙河畔成就了两对新人,在场的观众们都打趣地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七夕节在遇龙河畔向你求婚。”而随后,28对新人水上婚纱展示则更将浪漫元素演绎到了极致。来自桂林的李先生当即表示,明年的婚纱照一定要来遇龙河拍。
遇龙河畔,不仅有浪漫的桥段,还有刺激的活动。竹筏竞速和竹筏水战,掀起了当天活动的高潮。在一阵阵加油声中,一只只竹筏有如离弦的箭,在水上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水战则让大家集体怀念起了儿时。一支水枪,一个水瓢,你泼我,我泼你,江面上洒满了欢快的笑声。“激战正酣”时,连台上的主持人都按捺不住,想下河过把瘾。
“河流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在数百年前,遇龙河畔的村民们就以捕鱼为生。而在当天的活动中,村民们跳上竹筏,给游客们展示了捕鱼绝活,潜水、徒手捉鱼、撒网,村民们娴熟的捕鱼技巧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欢呼。随后,村民们邀请游人一道,将400斤鱼苗放入河中。在一尾尾鱼苗游向江心时,首届漂流节也落下了帷幕。
暂时的告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聚。挥别的是手,联结起来的是情谊。让我们相约,明年七夕,遇龙河畔再会!
新闻推荐
?深入群众家里,了解当地的情况,让蒋柏(穿警服者)很快熟悉了福利镇及周边村子的社会治安情况。(资料图片)▲近...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