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干部“摸黑”走村入户访民情他们说,鞋底粘有多少泥,你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桂林日报 2014-05-14 13:36 大字

▲乡干部晚上到村民家了解情况。

□记者蒋伟华通讯员张捐文/摄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天黑以后,阳朔县葡萄镇周寨村委白面山村的山路上经常会出现一位女干部的身影,她就是葡萄镇的80后女干部副镇长唐小茜。正常的上班时间不都是白天吗?这位乡干部为什么会在晚上到村里去?其他的乡干部也是这样吗?为此,记者进行了跟随采访。

女干部一周几次晚上下村

5月9日晚上8点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还不时地夹杂着小雨。为了再次落实周寨村委白面山村大晒坪上建公共服务中心的事情,唐小茜决定再去一次村里,同行的还有乡里的宣传委员徐青丽,两人同住一个宿舍,又都是孩子的母亲,所以经常结伴去办事。

从乡镇到村里开了20多分钟后,车子进不去了,大家只好下车步行,村里非常安静,偶尔传来狗吠和蛙叫声。

“哎呀,踩到东西了。”借着手机的光线,原来唐小茜踩到牛屎了。“别人走狗屎运,我走牛屎运。”她边笑边将脚在地上蹬了两下,带着爽朗的笑声继续走进村里。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家拿着电筒来到一户村民家,只见这户村民已经吃完晚饭正在家看电视。

“又来吵烦你了。”唐小茜热情地跟主家打招呼。

“这么晚还来,辛苦了。”村民热情地拿出凳子招呼大家坐下。

“对于村里在晒坪上建公共服务中心的事情你还有什么想法没有?”唐小茜询问村民。

“很好啊,都是为了大家的娱乐生活嘛。”村民说,现在不少村子都有娱乐的地方,而自己村里没有,过年了想搞点活动都没有地方,所以很支持镇里的工作,希望尽快把公共服务中心建起来。

谈话间,吸引了不少村民过来,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都赞成和支持镇里的工作。

看到大家都很积极,唐小茜随后和村干部来到大晒坪再次研究具体的建设方案,并听取了村干部的建议,直到晚上近10点,大家才离开村里。

唐小茜说,村里建公共服务中心涉及拆除村民老房子问题,为了让村民们主动拆除,她决定来到村里做工作,而村民们一般白天都在外面做事,晚上才回家,所以她利用晚上到村民家做工作。

上个月,她一周内下到村里两三次,最后终于把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晚上下村“串门”成常事

事实上,乡镇干部晚上下村在葡萄镇是常事,唐小茜清楚地记得,为了解决群众的危房改造问题,她曾几次冒雨到危房改造申请户的家中核实居住情况,为了解决两口子的矛盾她深夜爬山路到村民家中调解纠纷……

“有时感觉自己不像个女人了……”她笑着说,因为几乎每天都下乡,到乡镇工作几年来,已经忘记穿高跟鞋的样子了。记者看到她穿着打扮很随意,随手绑起的马尾辫、普通的T恤、粘满泥土的运动鞋,成熟中显得有些“土”。

31岁的唐小茜身为副镇长,在葡萄镇工作已经5年了。如今的她可以在农户家用阳朔土话聊天,农村的低保、新农保报销等民生事情也了解得清清楚楚,和刚到镇里时截然不同。

“刚到葡萄镇工作的时候,以为基层公务员工作就是常年蜗居办公室,按点就来、到点就走,真正扎根基层了,才发现基层工作远非这么回事。”唐小茜说,作为80后女孩,她也爱时尚爱美,但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则必须保留淳朴的土情怀、土眼光、土习惯。下乡穿着要朴素大方,说话要让群众听得懂,遇见农民,要自自然然地握住那长满厚茧粘有泥巴的双手。

“鞋底粘有多少泥,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有一次,唐小茜到周寨村委白面山村参加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一起具体商讨在大晒坪上建公共服务中心的事情。原定晚上8点钟开始的会,到了9点群众才陆续到齐。

听说村里新换了一个30来岁的女干部作挂点领导,很多村民都犯嘀咕,整个会场始终静不下来。唐小茜坐在十字路口的中央,面对着围坐在一起的村民代表,背后是一条黑黑的小巷子。这时候,两条野狗突然从背后窜出来。唐小茜从小就怕狗,听到狗叫声越来越近,几次想站起来走,可始终故作镇定没有动。“群众原本对我就没有信心,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见了只狗都躲起来,以后的工作还怎么使群众放心!”后来,直到两只野狗从身边疾奔而去,唐小茜紧握的拳头才放下来。狗跑了,村民代表却被镇住了,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唐小茜说,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怕狗了。现在进到村里,老人小孩都认识她,到饭点了,抢着喊她去屋里头吃饭。

葡萄镇党委书记宾贵说,唐小茜的改变是全镇干部变化的缩影之一。记者了解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练兵场”上,葡萄镇的党员干部们作风大变,都进村入户“赶考”,脚沾“泥土气”,身上散“泥土味”。

在葡萄镇宣传委员徐青丽车子的后备厢里,常备着一双下乡专用的运动鞋。她说,这样的鞋子不光她有,葡萄镇的干部都有,或放在宿舍,或放在办公室,要下乡了穿起来就能走。

邱波是2010年考进葡萄镇的公务员,老家是钦州的,“刚到葡萄镇的时候,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开展工作,也不知道怎么做工作才算做得好”,加上不懂当地土话,跟村民沟通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尽快突破语言障碍,他就主动给群众搭话、唠家常。他是镇上的交通助理,为了收集通村道路的详细信息,他已经跑遍了全镇80个自然村的每一条村道,仅3个月时间就可以用一口地道的阳朔话和村民交流了。

“你的鞋底粘有多少泥土,你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葡萄镇危房改造核实小组的干部还记得,有一次他们在周寨村秦开修家里摸底调查,一个叫黄乔开的村民突然摸了进来,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擦眼泪。“群众流眼泪,说明心中有委屈。”后来,经过多次走访调查才发现,原来黄乔开夫妇都双目失明,因为缺乏经济来源,至今老两口仍和养的鸡住在一间危房里,30多岁的儿子因为无房仍未结婚。了解情况后,因为指标有限,核实小组又多次深入申请户秦开修家里做思想工作,最终秦开修将这次的指标让给了黄乔开。确定一个危房改造户,要跑多少趟,这些乡干部谁也说不清,但是,他们知道,从他们手中下放的每一个指标,都必须确保公平公正。

穿着泥土鞋,操着“百姓腔”,与农民能田埂上“话桑麻”,也能田院里“称兄弟”,浓浓的“乡土味儿”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也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事。

新闻推荐

月日阳朔县葡萄镇中心校在葡萄初中阶梯教室举行了面向

▲5月23日,阳朔县葡萄镇中心校在葡萄初中阶梯教室举...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