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桂博讲坛”第九期广西历史的文化亮点

桂林日报 2014-05-30 13:27 大字

▲彭匈在演讲通讯员易勇成摄

□本报记者张弘

由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文化局,桂林市文物局和桂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桂博讲坛”第九期于5月26日上午在桂林博物馆多功能厅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区党委讲师团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彭匈再次走进“桂博讲坛”,为桂林市文博工作者和市民听众讲解了“广西历史的文化亮点”。

彭匈首先讲述了广西的史前文化及柳江人、麒麟山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其次对“八桂”之名的由来进行了论证。他认为,其一,从引经据典来考证,“桂”字的来历应源于秦始皇统一岭南。公元前214年灵渠修通,秦军当年克服岭南,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广西进入中原版图。当时桂林郡的郡治设在布山县(今贵港境内),取“桂”应是“桂(玉桂)为其土产也”。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桂平一带“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而“八桂”之“八”应是取四面八方之义。其二,“八桂”之名应从韩愈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之诗而来。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严谟赴桂州任桂管观察史,韩愈作诗送别:“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朁。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从此有了“八桂”一说。

最后,彭匈重点对历代在广西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进行了介绍。有从中原来到广西的第一位文化使者、南北朝时出任始安(今桂林)太守的颜延之;东晋时曾在永福县百寿镇炼丹的道家代表人物葛洪;唐代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出任桂州刺史的李渤;“安史之乱”后单车将命,治理容州的元结;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临危受命,任昭州(平乐)代理郡守的李商隐;晚唐重要诗人、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进士,官至洋州刺史的桂林阳朔人曹邺;被包公视为楷模的大宋开国名臣、监察御史、恭城人周渭;宋昭州知州梅挚;曾任临桂县尉的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以“幸灾谤国”罪名被羁管宜州的“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宋代婉约派词宗,曾在横州设馆讲学的秦观;明代杰出旅行家徐霞客;明文渊阁大学士蒋冕;全州人、桂林靖江王赞仪十世孙、画坛大师石涛;清代著名诗人、史学家、镇安府(府治在今德保)知府赵翼;一门三总督的西林岑氏(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王羲之后人、书法家、清道光年间任阳朔县令的王元仁;清东阁大学士、临桂人陈宏谋,以及“三元及第”的临桂人陈继昌。

彭匈先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本土历史文化课,对广西的历史文脉进行了清晰的解读,通过回顾历史,让听众深切地感受到广西的悠久历史、丰赡人文!

新闻推荐

《阳朔文史地理辞典》问世

本报讯(通讯员莫卫平)阳朔人秦臻以一己之力,费时30年耗资30万元编写出全面、系统介绍阳朔历史文化和地理基本情况的《阳朔文史地理辞典》。该书共...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