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法 养出致富猪

桂林晚报 2019-12-09 10:30 大字

莫绪斌正在搬运玉米秆制成的饲料。(莫绪斌供图)

今年,最受大家关注的东西应该就是“二师兄”的价格。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从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都一直在高位运行,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自己养的猪未受到疫情影响,就等于手握财富。

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广西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莫绪斌的参赛项目《澳鸿高山猪———吃玉米秆长大的猪》获得了成长组三等奖的好成绩,而他的生态养猪法也让自己养的猪安全度过了猪瘟疫情。

●事业有成后选择回乡养猪

莫绪斌创立的兴安澳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生猪饲养与销售,公司成立虽然只有5年多,但莫绪斌已成为当地的养猪“达人”。

莫绪斌是兴安县漠川乡长洲村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他成为了一名老师,任教于一所职业学校。“那个年代还是十分贫穷的,看到辛勤劳动的父母,自己总想着要为家庭做些什么,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我选择学农,但教书后领的工资仍然和我预想的差距很大。”

教了几年书后,莫绪斌选择了下海经商,在外地做兽医、卖饲料,因为自身的技术优势,很快被大型饲料公司看中,进入公司做销售和技术服务。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和人脉后,莫绪斌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广东创办了自己的饲料公司,多年下来也赚到了不少钱。

在外地虽然事业有成,但莫绪斌的心里却总是挂念着家乡。2014年,45岁的他选择回到兴安创业,因为自己在饲料、兽医行业有经验,所以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养猪,最终他花了1000万元在白石乡腰古岭建立了现在的公司。

●生态养猪没受疫情影响

场地好找,但生猪养殖对环保的要求特别高,粪污、污水的处理都是难题。莫绪斌喜欢钻研,他花了200多万元,研究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零排污综合治理系统,采用“立页增氧+过滤+微生物发酵+天然蒸发”综合粪污处理方式,日处理蒸发污水10吨左右,而公司养殖场日产生污水约5吨,完全实现了零排放要求,成为广西首家真正零污排放的标杆企业。

除了污染处理,莫绪斌生态养殖的绝招就是利用玉米秆。在养猪的过程中,他发现当地很多老百姓都会种植玉米,如果玉米秆卖不掉,就会被焚烧,污染环境。“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将种养结合,把玉米秆转化成饲料,是不是可以减少污染又减少成本。”

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技术创新,他终于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结合智能机械化运用,将玉米秆进行饲料化利用。2017年,公司成功研发出“微生菌+中草药+发酵料+液态自动喂料”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实行全无抗生物饲料饲喂良种猪,获得了土猪的肉质和风味。同年,与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共同承担广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猪生态养殖模式及关键技术创新示范”课题研究。

此外,莫绪斌十分注重养殖环境,采用封闭式养殖,以抵抗随时可能出现的疫情。生态养殖场的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划分,设施完备,全场实行全电脑智能化自动液态喂料系统和智能监控安全生产系统。“今年我的猪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多亏了这样生态、环保、安全的养殖模式。”

●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莫绪斌说,回家乡创业,就是为了建设家乡并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他介绍,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进行集中生产、全员持股、集体经营的商业模式,通过一条循环式的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模式,每年出栏生猪近10000头,甜玉米种植2000多亩,直接带动农户1772人,户均增收约1.8万元。

近年来,公司还创建了扶贫车间,通过商业模式+扶贫车间的形式,直接安置贫困户及残疾人就业32人。

随着创业路走得越来越顺,莫绪斌的公司2018年年产值达到了2000多万元,利润达到450多万元,都比2017年翻了几倍,公司和个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

“创业的眼光必须放远一些。”莫绪斌介绍,近年来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商业模式,利用新的思维跨界整合资源,打造出了“种养产业+红色旅游”模式,拉动玉米及生猪产业。

记者林扬唐霁云

新闻推荐

“跑山猪”跑出脱贫路

周玉祝“我的脱贫路是‘跑山猪’跑出来的。”这几天,兴安县白石乡打掛坪村村民冯竹元乐得合不拢嘴,他养殖的“跑山猪”陆...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