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川钟山坪: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村落
古民居的小鸟窗花图。
钟山坪的三层碉楼。
至今还在造福村民的消水岩。
少见的10房10窗古民居。
■杨迪忠/文阳著文/摄
2019年6月,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公布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兴安县兴安镇东村与漠川乡钟山坪榜上有名。东村是兴安县乡村振兴工程的示范点,灵渠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村,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造中国传统村落和灵渠陡军文化村。而钟山坪在兴安还鲜为人知,是一片隐藏在都庞岭山中的人间净土。
优越的生态环境
顶着烈日,我们慕名来到钟山坪采访。
我们将车停在了村口一棵古老的大银杏树下,它枝繁叶茂,遮阳庇荫。七八个村民坐在树下聊天,几只小狗,在主人的身边撒欢。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显得十分宁静和安详。
随行的乡人大张副主席告诉我们,钟山坪坐落于兴安县漠川乡至全州县蕉江乡公路边,属于久中村委所辖自然村,距离其村委约1.5公里,距离乡政府约8公里。它依山建村,坐东朝西,东为后龙山,西有小钟山和门前岭,北有著名的船山,东北是钟山岭等。方圆1平方公里皆群山环抱,因村庄处于钟山岭下之土坪上,故名钟山坪。
钟山坪是彭氏家族世居村落。村民彭祥发和村委副主任彭德胜给我们介绍,根据宗谱记载,其开基祖因躲避战乱在明代从湖南零陵县尹峰街迁来广西,先居全州县蕉江乡贤洞村,后迁居久中村九块田,再移居钟山坪,至今繁衍18代,达200余人,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唐、颜、龙、盘、张等姓氏加入。现全村彭姓家族人口最多,汉族为主,共居住81户,380人。
走进钟山坪,我们感受到它的古朴和沧桑。在青山绿树之中,点缀着一栋栋桂北民居,与村落相呼应的是随着四季而改变的山水景观,特别是深秋季节,这里连片的古老银杏树,会把钟山坪乃至整个久中村委染成金黄金黄的世界,让人们仿若生活在如梦如幻的童话境界里。彭德胜说:“村边的古银杏树有几百棵,是先祖们种下的,现在成为摄影爱好者痴迷的对象,近几年的‘扫黄’季节,也有好多人来照相。”过去,银杏和水稻种植等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葡萄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独特的文化遗存
村里的古民居建筑相对集中成片,还有2座炮楼护卫,原有进村寨门2个,现已拆除无迹。钟山坪的炮楼为三层,虽没有漠川榜上村的高大雄伟和精致,但也表明钟山坪村高度重视村庄的护卫与稳定,曾经一度繁荣,有自己的保安队伍。我们走进几座古民居,发现每座房屋的大门等都设有三至四根防盗防匪的圆木桩,其上下插洞犹存。这也说明,在古代的漠川至全州山路商道上,土匪曾经猖獗一时,经常扰民,因此钟山坪的古民居修建得也比较厚实。
钟山坪的古民居都是土木结构或砖石木结构,双斜槽屋顶瓦片复盖,青砖砌成的墙壁多有马头和灰批,内部木架,除少数窗花有些精美雕刻外,大多没有雕梁画栋。但是,古民居、古银杏、古石磨、旧农具,篱笆围园,小桥流水,还是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钟山坪的古民居大多还住着人,也有几座闲置着。当地闻名的地主彭炳之故居,一栋建筑面积就达2000多平方米的“豪宅”,解放后分给几户贫农居住,现今仍保存完好。彭炳之为民国时期人,解放前曾担任过漠川乡乡长。当时,彭炳之家世盛极一时,田地遍布周边各村。为抗击大山上的土匪,他曾经带领村民、家丁修筑瞭望碉楼,守卫家园。还有一座清代古民居也较大,砖石墙,大门开在照壁式砖墙左侧,全是厚重的条石构筑。房屋比彭炳之故居还要好些,是全村档次最高的古民居。除上下两进阔三间的主房外,其附房有二层,砖石泥木结构,木板吊顶,设走廊,共有10个房间,前后都开有10扇窗户,讲究采光和通风。房里还有多处地窖,传统搭米碓、石磨、风车、犁耙、打谷机等工具俱全。
除了彭炳之,村里过去还出了什么人物么?有标榜科举功名的夹石么?我们一问,彭德胜等回答:“有呢,但有多少,只有老一辈人才知道了。我们晓得的几块夹石拿去架桥了。”于是,我们去看夹石。
驱车往漠川方向走不远,在路边一方巨石前停下。这是村里树立不久的标志碑,上书“钟山坪村”和“出入平安”几个大字,为兴安县老书法家杨迪远手笔。
沿着标志碑旁一条小路往下走,不远就到了小桥边。彭德胜告诉我们,这是原先进出村的老路,也是去漠川和全州的古道。原来都是石板路和钉子路,现在只保留了一段,大约100余米。我们查看了架在消水岩干涸的溪流上的两对夹石,都保存无损,但看不到文字,不知是谁为何功名而立。
消水岩是一个奇妙的山岩,钟山坪的雨水和洪水等都靠它消解,流入地下河。有了消水岩,钟山坪就永远不会遭受洪水淹没。平时,消水岩又是一口老井,清冽甘甜的井水养育了代代钟山坪人。
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往回走的福岭村路口柳家塘樟树山,我们去拜谒了彭开榜夫妇合墓。墓修建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为石圈墓,宏伟巨大,保存完好,石狮子和人物雕像逼真精致,为清末桂北典型的墓葬。
彭开榜是例授太学生,他与妻子十分恩爱,在当时成为佳话。
据墓碑志载,彭开榜的祖父是个处士,就是古时称的有德才却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也泛指未做过官的读书人。他的父亲是例授登仕郎,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文散官,在清代是正九品衔。这样看来,他是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彭开榜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卒年不详。他质朴、谦恭,雅士百姓都喜欢他。在少年时代,他家比较贫乏,靠耕种为业,勤俭持家。他成年后,与文氏结婚,育有一子,名永康。不幸的是,孩子还在童年,文氏就去世了。他后来续娶马氏。马氏小丈夫一岁,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家庭逐渐富裕起来。彭开榜与马氏恩爱有加,生育一男一女。他们夫妇对人友善,多做好事,孝敬长辈,在邻里乡亲有口皆碑。可惜马氏还不满60岁就去世了。在花甲之年失去爱妻,彭开榜很伤心。过了几年,他又继娶张氏,但是因为年纪已老,他们没有生育。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大儿子彭永康,在他之前也病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家庭的多次不幸,给予彭开榜沉重的打击。
彭开榜似乎看破了人生。他回忆自己的一生,也可谓勤劳备至,悲喜交集。自己得授成均进士,有了功名;儿女已经婚嫁,成家立业;创置田园,修建房屋,教子训孙,催耕课读,样样都做好了。于是,在宣统元年(1909),彭开榜年近古稀之际,为自己营造“百年后藏骨所”。他思前想后,决定与续妻马氏合葬在一起。毕竟,他们夫妻在一起生活了三四十年,感情深厚。这时,距离马氏去世已经8年。
父亲有了此意,儿女们不敢怠慢,请来匠师和工人凿石雕刻,圈砌二老合穴,不久大功告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合墓,就是那时修建的,因此,彭开榜只刻上了出生年月日,没有卒殁年月日。彭开榜何时实现了与马氏合穴的愿望,待考。
彭开榜与漠川榜上村大户人家陈克昌之孙陈鼎彝是姻家,他的女儿满妹嫁给了陈鼎彝之子陈直谦。陈鼎彝之孙陈沛霖还写了一首诗刻于墓碑上,诗曰:“凤耐春荫鹤耐寒,木公金母炼仙丹。阳台共化庄周梦,千古乾坤一大观。”落款是“姻再晚庠生陈沛霖拜题”。他的表侄庠生颜焕勋也撰诗一首,称赞他们的爱情说:“榆缀桑荣晚景开,逍遥欲上楚襄台。此山先遣麻姑守,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合墓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新闻推荐
田湘为诗人们签名赠书本报记者李宗文摄本报讯(记者李宗文)近日,“田湘诗集《练习册》作品研讨会”在兴安县举行。活动由诗刊...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