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支义青撑船架桥助红军渡湘江

桂林晚报 2019-09-24 12:54 大字

支义青(本报资料图片)

位于全州的凤凰嘴渡口是红军渡过湘江的四大渡口之一。(本报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支义青,男,1914年10月23日出生,现年105岁,原籍全州县凤凰镇,出身贫寒家庭,曾经在湘江战役中给红军架过桥、做过工,目睹了湘江战役的部分情景。这位高龄老人算是目前兴安最年长的湘江战役见证者,现居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田村。

■讲述

讲述人:支义青,男,现年105岁,在湘江战役中给红军架过桥、做过工。

红军战士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

“红军战士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在华江,105岁的老人支义青坐在堂屋前,讲述着红军的故事。

为了生存,支义青14岁就开始做船工,17岁到湖南长沙划过船。1934年,20岁的支义青又回到了家乡全州凤凰。就在这一年冬天,湘江战役发生了,大批红军部队路过兴安、全州,并计划在全州凤凰的罗口(码头)跨过湘江。然而,当时的码头两岸并没有桥梁,红军想要快速渡江就必须架浮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边可以找到的渡船都被红军征用了。支义青带着自己的船,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了当时架浮桥的队伍中。

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支义青脑海边总是首先浮现出江面上停泊着许多民船的画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从周边村过来的民船。“开始我们都害怕,但看到红军战士遍体鳞伤依然拼命往前冲,我们被感动了。”老人激动地说。看着那么多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的红军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船工们慢慢的也就不怕了。说起架浮桥的细节,支义青总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手边的拐棍,给大家现场演示起来。“首先将船排成一排固定在江中,然后将木头搭在船上,把木板和门板铺在木头上,浮桥就架好了。我们跳进江里,用肩膀把船拉到江里帮着搭浮桥。”至今,支义青还清晰地记得,渡江的红军并排5到7人同时从浮桥上走过,一个个虽然疲惫,但是意志坚定,勇往直前。

“红军不让老百姓吃亏,每干一天就给1块光洋。”85年过去了,支义青老人从没忘记红军的恩情。他在罗口先后架了7天的浮桥,亲眼感受到了湘江战役的惨烈。而这,也是他第一次那样近距离地目睹战争的血雨腥风。

当年的精壮汉子已是步履蹒跚,但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依然历历在目。支义青老人说:“当时材料不够,红军搭桥都用的是我们家里的门板。为什么大家愿意抬着自家的门板去帮红军搭桥呢?因为红军都是好人!红军来的时候没进村子,都在江边休息,怕打搅了我们。当时天冷啊,我记得连着下了三天霜,早上出门到江边一看,红军战士都穿着单衣蜷在那里睡觉,我们感动啊!”

红军走后,支义青依然做回了船工,辗转去过灵川等很多地方。1940年,他来到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田村,划船、放排,帮地主砍过树、犁过田,后来娶妻生子,带着对烈士英灵的敬意生活至今。妻子在50岁那年病故,两子一女都守在支义青身边,但是老人家喜欢独自一人生活。这些年,时常有人拜访支义青,寻访红军的故事,看到的总是他和那座环境简陋但干净整洁的老屋。

新闻推荐

打造“兴安模式”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本报讯(记者谭熙通讯员傅鸿元)近日,兴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分队在县城中心广场开展“庆祝中华人...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