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古稀老人:痴迷木雕40多年,雕刻数百件作品!

广西工人报 2019-08-23 05:12 大字

秦志忠正在进行木雕工艺品雕刻□秦丽云

在兴安县溶江镇,现年75岁的老人秦志忠痴迷木雕40多年。从70岁那年开始,他放下手头其他事情,全心全意做木雕工艺品,打造出了一个木雕作品私人陈列馆。多年来,他还关注、研究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史,关注中国农耕文明,并用创造性的木雕作品来展现远古农耕文化。为了实现建设一个“中国民族远古文化雕塑博物馆”的梦想,秦志忠老当益壮,仍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

因热爱绘画迷上木雕40多年

近日,笔者来到兴安县溶江镇一甲村的秦志忠老人家中,感受了他与木雕结缘的经历。

1944年,秦志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画画。

1966年,22岁的秦志忠被大队推荐到桂林农业学校读书。读书期间,热爱绘画的他继续苦练绘画技艺,绘画技术得到了众多认可。

1969年毕业后,因为当时的一些历史原因,秦志忠回到了家乡务农。原本学习的专业是农作物种植技术等,在广阔的农村可以大有作为。但是,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困难,加之自己对画画感兴趣,他便在家自学木工、木雕手艺。

最开始,秦志忠只是雕刻一些简单的小型工艺品。后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他开始雕刻一些大型的工艺产品,如雄鹰展翅、龙灯、宫灯等。因为雕刻技艺的精湛,他的木雕作品受到众多顾客的青睐。早在1992年,在国家科委与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中,秦志忠的木雕作品就获得了优秀奖。数年前,他雕刻的一幅大型木雕作品“九龙戏珠”,长2米,宽90公分,被行业人士估价4万到5万元。

秦志忠粗略估算了下,40多年来,出自他之手的木雕作品有数百件。壮年时期,他曾受邀去山东、湖北、桂林市区等地做木雕工艺品。

古稀之年打造出了私人木雕陈列馆

痴迷木雕40多年后,2014年,在70岁寿辰之际,秦志忠向全家人公布了一个自己的决定:接下来,他将不再为任何私人制作任何木雕工艺品,而是要为后来人打造一个木雕作品陈列馆。

采访中,老人把笔者引到后厢房,并登上了木楼梯。进入有些低矮的木楼,笔者立即被眼前所见的木雕世界惊呆了。整个二楼,分作两个陈列室,一个是收藏品陈列室,一个是雕塑品陈列室。在收藏陈列室里,笔者看到,里面所有的木雕作品均是展现农耕文明物件,比如如犁耙、扁担、风车等。在雕塑陈列室里,全是老人制作的木雕系列产品,如人类进化系列、犁田系列、磨豆腐系列等。此外,还有一些体现农民劳作、生活、娱乐等的木雕工艺品,如竹排、龙舟、马车等。

秦志忠告诉笔者,二楼雕塑品陈列馆中的近50件木雕工艺品,均是他从70岁至今的5年时间内雕刻完成的。

秦志忠告诉笔者,这几年来,他四处搜集制作木雕工艺品的木料,并潜心雕刻。看着一件件木雕作品完成,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梦想打造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

笔者注意到,秦志忠老人的木雕作品,乍看小巧玲珑,细看就能感觉到其间精雕细琢的用心。在老人的眼中,这些作品并非简单的作为私人陈列、玩赏之用,而是有更大的用途。

“我的计划就是,利用70岁到80岁这10年的时间,完成100件木雕作品。”秦志忠说,这些作品都将被陈列在其建造的一个名为“中国民族远古文化雕塑博物馆”的博物馆内。

古稀之年,为何还有如此宏愿?秦志忠说,他们这一辈人,因为接触过农耕劳作,所以对农耕文化印象深刻。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甚至几十年之后的后辈,很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再了解农耕文化。他建造中国民族远古文化雕塑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久远的农耕过程、农耕文化等,以木雕创作工艺品为载体展现出来,以便给后人留下真实可感的记忆。

为达到记录历史、创作性地还原历史的目的,这5年来,秦志忠在木雕制作的同时,通过翻阅历史书籍、旅游实地考察等形式,潜心研究全国各地的农耕文化,以及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史,中国农耕文明等。并根据这些所知所得,用创造性的木雕作品来展现。秦志忠说,他对于自己的木雕创作展已有系列规划。

临走前,秦志忠告诉笔者,他的两个儿子都热爱木雕,技艺比他更精湛。目前,两个儿子对于他的建造中国民族远古文化雕塑博物馆的工作非常支持,并加入了帮他完成梦想的行列。

新闻推荐

兴安县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本报讯(记者谭熙通讯员李丽周婷婷)近日,兴安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传承历史·唱响未来...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