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古商道上的长洲村

桂林日报 2019-03-18 19:01 大字

拱形窗和阁楼

三面阁楼

古商铺

经营中的杂货铺

长洲老街古民居

残存的湖南会馆大门

刻有秦镜蓉、陈经益等姓名的化龙桥捐款碑记

□杨迪忠李国权文/摄

兴安县漠川乡长洲村委的长洲自然村,最早建村于明代,繁盛于清代。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长洲村杨姓和陶姓开基祖为躲避战乱,从湖南迁来定居于此,繁衍生息,历时500余年。这是建立在古商道上的一个传统村落,是繁盛一时的古代集市。长洲,是值得兴安人回望的一个地方!

我曾经多次来到长洲村,或寻古探幽,或观赏与采摘温克葡萄,或落实基层文化建设项目,或陪同朋友们来“扫黄”,沉浸在银杏林的一片金黄里,享受冬天馈赠的寒冷和温暖。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走进长洲,走进长洲村民的家里,去寻古探秘,去查看摩认那里的古碑,抚摸那些断壁残垣,去聆听那些远去的或平凡或神秘的人生往事。

去年冬天,我再次来到长洲,欲进行一次深度的采访,写写这里已经湮没的历史。感谢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村里,我用手机搜索定位,一下子就出来了信息:长洲村,位于东经110°77′E,北纬25°40′N,平均海拔438米。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南方丘陵地形地貌。据长洲村党支部书记陈旭生、村委张主任等介绍,长洲村现有居民210户,户籍人口800多人,常住人口650人,大多数是汉族。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750亩,以葡萄、银杏树、松杉树种植为主要产业,近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

长洲村依山傍水而建,三面环山,山体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漠川河从深山里流出来,沿着东边山脚,与长洲村擦身而过。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古建筑,与村落相呼应的是随着四季而改变的山水景观。在村庄西南部和中部,集中分布着一片传统建筑,精致的古建筑沿着一条保存相对完好的老商街两旁修建,保存良好,独具魅力,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一百多年前的清代,长洲村是一个非常热闹的集市。沿着老街走,浓浓的古朴风韵迎面而来,高高的山墙翘檐,厚实的方石门廊,街道两边的旧商铺,让我仿佛走进了长洲历史的长廊。古民居大多是东西朝向,砖木结构,多为1层,宽大深邃,也有2层和3层的楼房。青砖黛瓦,飞檐画栋,雕刻图案精美,风格迥异,古朴而典雅,它们是桂北民居和雕刻文化的活化石。

长洲村民大多还生活在传统民居里,一直保持着古村庄的活态性。让我们跟随80多岁的村民刘佐念走进几家老屋看看吧。

始建于清代的刘作文户老屋,保护状况一般,一层四间,总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这是古商道繁盛时期遗存下来的最为典型的民居、商铺“双用途”传统建筑,目前仍保留了100多年前的商铺古木柜台。

张远凤户的老屋是1层加阁楼共8间,总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坐西朝东,一进三间布局,外墙为青砖加当地石材沙黄泥垒建,内部则为木柱、木板搭建房间、阁楼、堂屋、厢房、伙房。我们来看时,屋主正在将屋顶青瓦更换为琉璃瓦。我们不好多问,照了几张相片,就转看其他家里。

我们进入袁长宙户的老宅。这座房屋保护状况比较差,损毁严重,已经闲置。总占地面积约有300平方米,建筑有240多平方米,1层加阁楼,8个房间。该房子坐西朝东,2017年10月更换屋顶青瓦为彩色琉璃瓦。

现在的蔡立春户老屋,是清代光绪年间富商蔡西江所建,典型的一进三间构造,1层8间共160多平方米,有9人居住。三级马头墙保存完好,图案雕刻粉饰精美,典型的临街货柜犹存。

赵兴桂户的老屋是长洲比较高的古民居,3层8间160多平方米,居住5-7人,保护状况良好,是清代末年的桂北民居代表,又体现出西洋建筑的特征。房屋坐东朝西,一进二间,内为木质三层阁楼构造。二、三层楼阁结构精巧、保存完好。前门门窗为西洋风格拱形窗,并在一层建有拱门。天井、堂屋分明敞亮,图案雕刻细致精美。这是长洲最漂亮的古民居!

蔡祺平等户和刘继元等户的老屋是长洲最大的古民居了。蔡屋一层14间,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坐西朝东,为三进三间连体结构。现有户籍人口21人,常住8人。刘继元等户房屋一层16间,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有15人居住。房屋坐落在湖南会馆隔壁,原为长洲村的文武阁,是专供当时的文武秀才考练之场所。坐东朝西,为三进三间连体结构。这两座古屋都保存较好,也有桂北民居的特色。

当年长洲村有湖南会馆和江西会馆,现在后者已经拆毁无存,而前者还保存着高大的门廊、厚实的墙体和空旷宽敞的场地,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恢弘气势。这两个会馆是长洲商贸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长洲兴旺繁荣的标志,它们见证了长洲的兴衰荣辱和艰苦的创业历程,它的背后也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边看边走,刘老侃侃而谈。他说,当年,江西商人文厚裕和湖南商人蔡德财都是在商界打拼多年的老江湖,他们慕名来到漠川长洲,与漠川富商陈克昌结为商友。他们看中长洲这里人杰地灵,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扎下脚来,和其他商人一起经营漂染、制鞋、榨油、煮酒、旱烟、药材、客栈等行业。几年以后,随着长洲集市的不断增大,客商与客商之间的纷争,客商与地方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为了给集市有个良好的交易环境,也为了给从自己家乡来的客商有个议事、聚会的场所,蔡德财和文厚裕经与各自地方的客商商议后,在陈克昌的大力协助下,先后建起了湖南会馆和江西会馆。这两座会馆的先后建立,让长洲的声望与地位很快得到提高,南来北往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随着对外联络的频繁、聚集人口的增加,长洲逐渐打通了与周边全州、恭城、灌阳等相邻县和北部湖南省的商道,形成了南经高尚、海洋等地到达桂林府的通道,长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南来北往的商贸集聚地。全村原来只有杨、陶两姓,后来集聚了各地数十个姓,长洲成为中国典型的商贸集市村落。

在村西南边,有一座“杨陶宗祠”,就是长洲村杨姓和陶姓的村民祭祀祖先之地,为最早落户长洲的这两姓人家出资所建。这二姓合祠,可见长洲村民和睦一家的优秀文化传统。

走出老街,刘老带领我们来到了村北边的一个大石崖下,但见一泓清泉从岩洞里流出,一些村民正在洗东西。刘老说,这就是村里有名的龙岩寺井,因井旁曾经有龙岩寺而得名,而寺庙在“文革”时期已经被毁。

来到长洲访古,都要去看看大拱桥。在村边不远处的漠川河上,耸立着一座很高很大的石拱桥。这是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年)以陈秉彝家族为首捐款兴建的现存兴安县最大的石拱桥,据说也是桂北地区最大的石拱桥。桥距水面高约12米,跨度19米,名曰长洲化龙桥,俗名大拱桥。桥边一方古碑,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年捐款人的姓名,多是长洲富商和过往商人,它是长洲商贸发展的重要文物见证。

站在长洲村,往南眺望,一条一米左右宽的山道翻过海洋山,经小泥塘,一直通向灌阳、恭城两县的几个集镇,再由这些集镇连接着湖南的道县、江永等湘南各地。湖南、江西的客商就是从这条山高坡陡的古商道翻山越岭来到长洲的。往西望,一条山道经大拱桥过漠川河,经四十弓田往高尚灵龙、凤凰,再经灵川的灵田直到桂林。长洲的北面则是宽阔的田垌,一条古道从田垌中间一直向北,顺着漠川河,经过古村榜上、庄子田村,可经盘古岭,过白石、崔家到达兴安县城;也可以出庄子田沿着漠川河过七里峡、付鲁塘到五里峡,再经阳安、邓家到犁头圩小集市,然后走八架车顺着海洋河到灵渠,再过渡头江石桥来到兴安县城。

长洲就是这南、北、西三条商道的交会点,当时三个方向的货物在长洲集散,再由客商们各取所需,销往各地。当年在这几条古商道上,流传着这样两首歌谣:“山道弯弯蹄声脆,路途遥遥挑夫泪”;“遥看山头见驿站,抬腿还须十八弯”。可见古代客商和挑夫们是多么的辛劳与艰难。可以说,长洲的热闹与繁荣,就是许许多多挑夫和马帮的血汗凝成。

回望当年的长洲,贸易是何等的繁忙!漠川河两岸的造纸、榨油等大大小小的作坊随处可见,家家会制茶,户户懂酿酒,商铺林立。时至民国末年,长洲还有杨家庙、庵堂、龙岩寺、长洲庙等寺庙,湖南会馆、江西会馆也还在,一些小作坊和商铺还在营业,山区里的土特产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今天,昔日的繁华已经远去,但是,长洲圩依然是漠川很有名的,几家米粉店、百货店等生意不错,葡萄、白果等土特产收购商穿行在农家和田野,其商贸传统仍在,商业基因犹存。

回望是为了继续前行。长洲是开放的、包容的、团结的、创造的和奋斗的长洲,有辉煌的悠久历史,也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走进新时代,乡村要振兴!长洲的美好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但更需要我们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司机想顺路赚点油费 核载7人的面包车硬塞下12人

本报讯(通讯员蒋琦莉记者申艳)3月10日,兴安交警在华江(猫儿山)收费站路段查获一起严重超员违法行为,一辆核载7人的面包车搭载了...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