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都市都在繁华下留存了一丝丝一缕缕历史的痕迹。一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记忆,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知或留意,但总会被一些人或镜头有意或无意地留存。 在某座美丽都市中,你

南宁晚报 2016-11-11 00:00 大字

刘定逌故居门前的花鼓麒麟

每一座都市都在繁华下留存了一丝丝一缕缕历史的痕迹。一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记忆,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知或留意,但总会被一些人或镜头有意或无意地留存。

在某座美丽都市中,你也许是主人,也许是过客,但都那么近地接触她。你可曾用心去触摸她的神经脉络,聆听她的历史呼唤,感受她的有力呼吸,阅读她的无穷魅力?其实,读城,乐在其中。

本版征集城市旧事、优美游记原创稿件,要求内容健康、文字精练、风格独特精致。 欢迎踊跃来稿。

征 稿

投稿须知:

1.字数在1200字以内,作者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

2.信件投稿请自留底稿,20日内未刊用可自行处理。

3.本版拥有对来稿进行修改的权利。

4.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电话及详细通讯地址。

投稿方式:

1.信件投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8号南宁日报社《南宁晚报》5楼文体部。 邮编:530029

2.Email:nnwbfk@163.com,标题请注明“读城投稿”。

刘定逌传

刘定逌,字叙臣,号灵溪,属以前的武缘县乐昌葛圩,如今的南宁武鸣太平乡葛阳村人。自幼聪慧,生性好学,见闻广博,更能强记,过目不忘,一字不漏,倒背如流,众人称奇。考试科第,每次都高中,考取了贡生,后中了解元,再成进士,钦点翰林编修庶吉士,为京官六品,等于地方官知州,负责侍读乾隆。他个性颖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以忤时相落职,博学能文,喜导后进。”尝著《论语讲义》《四书讲义》《灵溪文集》《三难通解训言》《读书六字诀》。声名远播,时人敬佩,后人多传。

刘定逌的祖辈,多为英贤。太始祖公刘禄,曾任宋邕州通判;三世祖公刘永宽在明朝洪熙年间,率领兵马一百一十二人,杀贼有功,钦赐镆鋣寨土巡检,世袭其官;祖父刘世灴,岁贡生,设塾授教,诰赠修职佐郎;父亲刘王珽,为康熙贡生,任兴安县训导。刘定逌的儿子刘鸿,邑庠生。刘家乃书香门第,家教严谨,多出文才。

刘定逌任编修,刚正不阿。“赤胆忠心为国祚……取义成仁斗恶魔。”时乾隆身边王爷,结党营私,招权纳贿,刘定逌“操守严峻,风骨崚嶒”。是时礼规,翰林见到王爷,只需行拱手礼;然当时王爷却要翰林行跪叩头,众翰林惧威而跪;惟刘定逌睥睨不屑,拱手不跪,触怒王爷,被诬“大考论试不如式”,寻事欲将刘定逌从翰林院中除名,逼刘定逌“休致去”;刘定逌只好回乡历练,为在册翰林,随时听命。时刘定逌年卅七,“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

刘定逌中年失意,虽有才但不被重用,他泰然处之,载书五车,回归故里。初时彷徨,曾在文中写道:“恍入武陵溪,江回路不迷……田园春有约,归去督耕犁。”时慕风景,流连山水。然失意不失志,功名富贵,刘定逌非不求,而非强求,“富贵功名随所遇,纲常名教订心期。但从颜巷寻吾乐,莫向杨朱泣路岐”。

刘定逌遂潜心于学,授徒乡里,“时温孔孟两三句,日课蒙童四五人,莫谓山中无事业,等闲教书即经纶”。先武缘葛阳社学、思恩府阳明书院,后浔州府当阳书院、桂林秀峰书院、宾州宾阳书院,担任院长,历数十年,桃李百千。其为学朴质,经世致用,主张“读书穷理以明其志,循规蹈矩以习其义”,持之以恒;鄙薄庸才废物;痛恶狂奴蠹物。要求“循序渐进,读正经之书,习正经之字,存正经之心,交正经之友,行正经之事,讲正经之话;毋畏难,毋苟安,毋因循,毋姑待,毋旁杂,毋间断,毋妄语,毋多言”,做一个“有体有用之完人”。教义品德,官民钦敬,无不心折,“士习为之一变”。其著《读书六字诀》,论道“读书之要有二:曰静,曰虚。静,非守寂之谓也。静,则身不浮而能安;静,则心不躁而能虑,工夫总在知止而定。虚,非沉空之谓。虚,则不自弃,不耻下问,而能受;虚,则不自满,而能谦,而能受。则学日加益而不自知,书所谓谦受益者也……读书之法有二:曰法,曰戒。法者,法其善言善行也。戒者,戒其恶念恶习也……君子喻于义,是当法;小人喻于利,是当戒……读书时须是端坐凝神,先心到,次眼到,次口到……逐字逐句,求其实解;一法一戒,求其实用。沉吟反复,读一字,破一字;读一句,破一句;读一节,破一节;读一章,破一章;读一卷,破一卷。如此读书,才于自己身心上实有用处”。斯言殷殷,一语中的。嘉庆九年,广西举办鹿鸣宴,当局敬刘定逌德高望重,尊为上宾;巡抚张百龄对刘定逌崇敬有加,视为天上北斗,手书“玉清尊宿”,悬挂在刘家的门头;学政帅承瀛即席赋诗,表彰刘定逌“育才养士”功绩。

刘定逌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其诗或叙情,或状物,或抒心,或写意,皆悠然意趣、淡朴浅易、毫无雕饰;仿如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明白如话;均表读书养性心得,自得其乐灵感,恪守操节信念,追求理想志向。似其《隆安江上遇梁生乔楚赋赠》《送熊廉村中丞入觐》等。其文有宏论、有浅议,有说理、有教谕,皆深入浅出、微言要义、秉持正道;仿佛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均为心系家国情怀、情牵民族大义、意指匡时济世、蕴含圣贤之道。如其《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三难通解训言述》等。时誉“粤西第一流人物”。

刘定逌热心公益。村西北为村人出入必经之道,有两溪合流;冬时水浅,通行无碍;春夏雨季,山水涨发,村民或冒险蹚水,或绕路而行,苦不堪言。刘定逌的先辈曾聚力于水口合冲处建一石桥,不久即垮;先辈再次修筑不成。刘定逌动议族人捐资,并发动集资,请技工,另选址,建起新桥,高丈三尺、阔七尺、长九丈余,命名西江桥;从此四季通行,村民安全,众人称便。刘定逌撰文刻碑,记下出钱出力者。从前武缘学堂因为水灾被废弃,多年无用;地方官员率捐重修,然众人多持观望,进展迟缓;乾隆五十年,公推刘定逌担纲,刘定逌时年已逾六十,仍不惧年迈,毅然出任,总负责这件事。他先见地方官,再集中大家意见,立下规矩,凡列清册,分办兴工;逢时局动荡,诸多曲折;刘定逌不畏其难,不负众望,历时六年,全部完工,众皆称善。还有一年,刘定逌发现县城孔庙破旧倒塌,遂与他人倡议,聚力而为,县城孔庙得以修复。刘定逌撰《重修武缘县儒学碑记》,主张“登圣人之堂,读圣人之书”,力倡崇儒重道。

刘定逌胸怀豁达。为人处世,心态乐观。凡家贫、世味、人情世故、社会生活,无不笑对。其作《行年四十五》,主张人生应持“旷然、超然、盎然、邈然、浩然、萧然、淡然、悠然”态度。

刘定逌之逸事,乡野多传。相传京城督学,下乡来察,颇为傲慢,鄙视乡人;见刘定逌童稚,头像果一样圆,即书“小小书生头似广东槟榔壳”;刘定逌知道他在嘲讽自己,他发现督学脸麻斑红,即对“大大秀才脸如福建荔枝皮”。又传刘定逌有一次到山东,山东书生文士看见刘定逌来自南蛮之地,以为才疏学浅,可以戏弄,于是出联“西鸟东飞遍地凤凰难下足”捉弄,刘定逌以“南麟北走满山虎豹尽低头”作对,灭其狂妄。再传刘定逌赴科考,船行浔州,满船书生,视刘定逌平常,命做书记,录写吟诗;刘定逌录毕,令所有书生记录其诗:“昔日何缘今日幸同舟,犹如苏子赤壁浦中游;诗兴有时取天云作纸,酒狂醉后以海水为瓯;大笑一声鱼龙惊破胆,慢言几句神鬼尽低头;水里月映深深江泛银,船中举子个个脸含羞。”诸生惊讶,叹服不已。刘定逌机智故事,传说累累,不胜枚举,皆显其奔放才情、高深学问、骨气人生、风趣性格。因无史记,真实如何,已不可考,权当传说。

刘定逌虽回乡,功名仍保。按宫廷官制,营造家居,称“太史第”。家居门口,东西各置“花鼓麒麟”;天井建有旗墩,矗立旗杆;屋内庑堂廊廓,一应俱全;门口宽阔,可容百人;门前有照壁,壁下有池塘;塘后田垌,地势开阔。一里开外,通有官道;凡骑马坐轿者,经过“太史第”前,均自觉下马下轿,步行而过,以示敬重,以显知书达理。

刘定逌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月初五酉时,卒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八月十八日辰时,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皇帝,享年八十六岁。其一生读书立志,怀文抱质,清贫守志,怀才不遇却不流俗合污,而热心公益,教书育人,尊孔崇儒,慷慨重义,功高善大,令人钦敬。乾隆进士张鹏展誉其“殚精四子书及先贤语录文章,卓然成家”;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蒋攸铦盖论其德行如“漓江之水,清且涟兮”,学问如“独秀之峰,高不骞兮”。嘉庆帝师、礼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朱珪赠刘定逌诗,称“畏我友朋心尚素,羡君金石寿方坚”。两广总督张百龄铭写给刘定逌的墓志铭说道“公之德,及于乡之士民;公之行,世奉之为人伦”。 光绪十八年,朝廷封刘定逌为“乡贤”,于县城乡贤祠设立逌神位,供后人瞻仰。

黄 鹏

新闻推荐

全国“三下乡”示范活动桂林站启动

新闻快递本报兴安月日电(记者/黄维国)记者今日获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桂林站启动仪式日前在兴安县溶江镇举行,桂林市有关部门分别捐赠文体器材、电脑和图书一批,还组织开展法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