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她用生命践行
(上接一版)余海燕在家中是大姐 ,还有三个妹妹。由于小时候家里穷 ,父母忙于生计 ,她很早就学会了当家以及照顾妹妹。1994年 ,海燕的父母在白莲机场做工 ,2岁的小妹因为思念父母嗷嗷大哭 ,13岁的海燕不忍心 ,便光着脚丫抱着小妹 ,从村里走了10公里的石碴路到白莲机场找父母。“当时只有一双鞋 ,姐妹轮流穿 ,大姐总是让我们穿 ,说她习惯了光脚 ,不怕疼。”妹妹余海波说。
上初中时 ,余海燕将每个月的15元生活费省下来 ,悄悄地给妹妹买新鞋 ,却舍不得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初中毕业后 ,余海燕在柳江中学食堂打工 ,她用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供妹妹读书 ,还出钱出力 ,与父亲一起盖起了家里的三层小楼。
寒来暑往 ,苦尽甘来。2011年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聪慧的生意头脑 ,余海燕经营的事业开始全面“开花”:她在桂林市兴安县承包了兔子养殖场 ,养了五六千只兔子;她在一家建筑装修公司有参股 ,每年盈利颇丰;她还在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承包了20亩菜地 ,用来种植葱花。这三项生意加起来 ,每年至少有30多万元的纯收入。
逐渐地 ,余海燕成了槎山村村民交口称赞的女强人 、致富能手。
完成父亲遗愿投身家乡建设
2012年父亲的去世 ,让余海燕对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2014年 ,槎山村村委换届选举 ,余海燕安排好手头经营的生意 ,毅然回乡参选村委副主任。“这是她父亲的遗愿 ,希望她代表余家多做对乡亲们有利的好事。”余海燕的姑姑余玉英说。
槎山村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果显示 ,村委副主任一职共收回有效选票2861张 ,余海燕以2019张的高票数当选 ,成为槎山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干部。
参加村委工作后 ,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余海燕认识到 ,随着槎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 ,各种矛盾纠纷滋生 ,只有将矛盾纠纷预防好 、处理好 ,才能把家乡的建设推上新台阶。
2015年1月1日 ,她主动加入了槎山村调委会人民调解员的行列。
在调解工作中 ,余海燕认真学习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遇到棘手的纠纷便虚心向司法所的同志请教 ,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 ,她逐渐成长为一名调解能手。
2015年初 ,北凤屯的钟家和曾家两大家族争一块土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分不清这块地到底谁占的份额比较多。有村民提出 ,何不把它当成公益用地 ,造福全屯人。为此 ,余海燕两头奔走 ,最终说服钟家和曾家接受了这个提议 ,大家决定 ,将这块地用于建设篮球场。
在建设篮球场的过程中 ,工程承包人曾小喜与村民小组长曾庆邦发生纠纷。余海燕耐心地做双方工作 ,最终 ,曾小喜同意放弃篮球场硬化工程 ,由曾庆邦另外请人施工。同时 ,曾庆邦保证向村民公开各项工程费用。如今 ,篮球场已成为村民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场所。
“谁也没想到 ,她为篮球场的建成付出了那么多心血 ,却倒在了篮球场旁……”村民们纷纷惋惜道。
槎山村党支部书记曾定生回忆:“有一次我跟海燕聊天 ,问她为什么放下生意不做 ,愿意回来当村干部 ,每月才拿900元的工资 ,她打开手提包说‘阿叔你看 ,我有大把钱 ,但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做人也要讲点贡献啊’。”说罢 ,曾定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日报记者陆晓艺通讯员全春华
新闻推荐
“老赖”百般抵赖 法官见招拆招 今年江南区法院共执结案件1193件,标的额超2亿元
■本报记者 梁静 实习生 赵菲儿 通讯员 王静 邓兵 面对法院的强制执行,“老赖”们谎称没钱,又或玩起“躲猫猫”,用以逃避责任。对此,江南区法院执行局见招拆招,创新办法:采取与当事人合作,与相关部门联...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