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旅美华人崔润民发布最新灵渠研究成果称灵渠开启了中国的(水上丝绸之路”,灵渠是中国屯田文化的发端

桂林日报 2016-04-14 16:39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桂丹)旅美华人崔润民先生的《灵渠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化战略思考》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发行。兴安县日前为该书举行发行发布会,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举行灵渠文化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包括美国《国际日报》、香港凤凰网在内的中外媒体报道。

祖籍兴安的崔润民是旅美作家、自由撰稿人,该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对灵渠历史价值的思考和研究。其中两项研究成果引发现场人士强烈关注:一是首次将灵渠的作用从岭南文化关系的视野,拓展到对大西南及东南亚,称灵渠开启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水上丝绸之路”;二是灵渠的开凿势必带来屯田,因此灵渠是中国屯田文化的发端,早于汉代的新疆伊犁。崔润民已组织班子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成立,屯田文化的历史将向前推进一个世纪。

原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广西申遗专家蒋廷瑜对“中国最早的‘屯田文化\’在秦代的灵渠而非汉代的新疆”的研究甚感惊奇,他认为这一重大研究如果成立,则说明了灵渠的开通,顺势将中原的农耕文明带入了刀耕火种的广西及大西南,对这片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将十分重大,对东南亚多国的文化交融的重要意义亦十分深远。广西师大教授钱宗范亦从灵渠的功能揭示了灵渠的意义,认为该书全面系统和比较科学地、有创见地说明了灵渠的重大历史价值,同时对灵渠文化产业构想的科学性、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美国《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兼《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艺坛”主编、《文汇报》美洲版专栏主编、资深记者王艾伦女士当天向海外发回了报道。

崔润民还在研讨会上强调,保护灵渠历史文化遗迹应有别于其他文物保护,应从流水不腐的哲理及灵渠两千多年水路与数十年停运后的经验中得到一结论,即“灵渠运行则生,停运则死”,灵渠只有运转起来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他在书中对此有大量思考。

兴安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及各界代表数十人出席该书的发行仪式及研讨会。崔润民当天还向兴安县图书馆、兴安中学等几十个单位及百姓赠书。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这条当年秦始皇为扩大疆域而开凿的水渠,成为古代中原连接岭南的重要水上枢纽,现在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国家土地总督察室到桂林市督察调研土地工作

本报讯(记者陈娟)近日,国家土地总督察室督察调研组到桂林市进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专项督察和土地例行督察调研。据汇报,2015年,国土资源...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