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桂北老家”串起乡村旅游新画卷

广西日报 2015-12-10 16:30 大字

本报记者 骆展胜 黄维国 本报通讯员 周玉祝 文/图

千年灵渠、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乐满地国家5A级景区……兴安县旅游资源之丰富让人羡慕。“让游客到兴安来观山赏水品文化的同时,怎样让更多的兴安老百姓分享到旅游收益?这一直是县委、县政府在探索和思考的课题。”兴安县副县长唐庆林说,作为广西优秀旅游县的兴安,借全区“生态乡村”建设的契机,以“桂北老家”为文化契合点,激活东线乡村游恰逢其时。

问及缘何取名“桂北老家”?唐庆林解释说,建设“生态乡村”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让人记得住乡愁”,“桂北老家”重点就在一个“老”字。兴安之所以首批选择高泽、山湾、水源头、榜上和张家崎5个村做试点,除了村村都有迷人的银杏林,还有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水源头村。见到著名的秦家大院坐落村口;古老的银杏树枝丫随风摇曳,地上铺满金黄的落叶;银杏树下挂广东、湖南、柳州等地车牌的旅游车挤得满满当当。来自深圳的秦先生在秦家大院内不停地为同伴按动照相机快门。他笑言,他们本来是到兴安乐满地来玩的,听说当地最近推出了“桂北老家”旅游新线路,所以专程过来瞧一瞧。“这么大规模的明清古建筑群,而且保存得这么完好。桂北乡村游能够见识这么好的东西,真是值了!回去我还要介绍给朋友们,让他们有空也过来看看。”秦先生快人快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秦家大院一户人家,一位李姓阿姨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荣耀。李阿姨还说:“有县里统一规划和引导,今年到水源头村观赏银杏的游客比往年多得多,走进秦家大院参观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有游客来,村民种出的红薯、到山上采摘的野菊花都能卖钱。”

“其实,城里许多人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一包野菊花、几斤新鲜的红薯,也许就能勾起他们的乡愁。”随行的白石乡干部小黄告诉我们,首批“桂北老家”5个村都在一条线路上,以“银杏林”串起的乡村旅游线,各村又都有各自的特色,共同彰显历史文化、银杏风光和山水田园三大主题。

沿着宽敞的水泥乡道,记者又驱车来到漠川乡的榜上村和张家崎村,见识“桂北老家”给这里带来的新变化。

穿行在榜上村的古建筑群中,漠川乡党委书记石峰志边走边说,明清时期,由湖南通往桂林有四条古道,除灵渠水道外,其余三条都贯穿漠川全境,而榜上村正是漠川古道的交汇中心,《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现在交通格局变了,漠川却偏安一隅,引种温克葡萄和开发乡村游之前,漠川群众的收入在全县最低。如今,游客多了,老百姓种的葡萄在家门口就卖出了好价钱,今年全乡群众的人均纯收入肯定过万元。”

在榜上村后山的一片银杏林中,我们与一群来自柳州的摄影爱好者邂逅。其中的黄先生在给记者看相机中的照片时说,这里确实太美了,他们在这里已经住了3天,“桂北老家”的开发思路很好,期盼接待设施能尽快跟上。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群外地游客正坐在村口一家油茶店里小憩。油茶店的主人张大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段时间生意不错,尤其是前几天县里搞‘桂北老家\’银杏摄影节,我每天要卖上千碗油茶,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站在张家崎村口刚修建的水泥停车场边,石峰志指着“桂北老家”村级规划图告诉我们,建设生态活力乡村必须以当地群众的发展为前提,以村民的充分参与为基础,要多角度保护乡村文化本底,让游客与乡村文化“不期而遇”。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