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圩古镇抗战历史

桂林日报 2015-07-31 23:15 大字

□刘裕卿

大圩古镇地处大西南,在抗战时期处于大后方。当中原抗战风起云涌硝烟弥漫之时,大圩古镇似乎还处在太平盛世,老百姓的生活照旧,种田种地跑生意填饱肚子养儿育女,有条不紊。要说真正闻到炮火硝烟的也是直到豫湘桂战役。外省的官宦人家、社会名流、颠簸流离的难民为躲避战争,纷纷涌入国民党时期的广西省府——— 桂林城,寻找一块避难所。因为战事疏散,不少人逃到了桂林城附近的乡村。而大圩古镇距离桂林不到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计好谋,自然成了不少逃难者向往的地方。因此前来避难的流动人口剧增,商贸更为频繁,大圩便有了“小桂林”之称。

然而,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从未有置身事外的天地,大圩古镇也不可能成为这场旷久战争的世外桃源。1944年9月,日本侵略者聚集5万日寇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分五路进犯桂林城:一路由湖南经全州、兴安直扑桂林城;一路由兴安县城,南下穿灵田,经熊村,侵入大圩,与另一路经恭城龙虎关跨过大境铁坑,扑向大圩的日军汇合,然后横渡漓江,经雁山良丰农场夹击桂林守军。

日军大肆进攻桂林城时,在大圩古镇留下极少数日军驻守。一部分驻守古镇福星街土地庙,大约一个排的兵力;一部分驻扎在东岸村,约200人。他们还在村东面的仙人山修筑碉堡等工事,架设小钢炮,窥视周边动静;还有一部分驻扎在生产下街的清真寺内。除此之外,还在附近村落设有零星的据点。

日军在大圩古镇肆意抢占民房,抢夺粮食、牲畜,抓丁拉夫,残杀无辜百姓,还在镇上设立维持会,豢养汉奸,盘剥压榨当地百姓。他们在大圩古镇犯下重重罪恶。

据《灵川文史》资料统计:1944年10月29日,日军占领大圩附近村庄。在茯荔村抓夫50人,劫猪100余头,在金山岩用稻草熏死避难百姓7人,烧毁稻谷2000担;在大埠村杀害百姓3人,抓夫4人,烧毁房屋2间;在袁家杀死百姓4人,抓夫33人,其中7人被折磨死,烧毁民房40间,劫掠猪126头;在下倖陂村杀死逃难百姓60余人,在河中漂浮的尸体百余具。

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大圩民众的反抗。他们纷纷组织自己的武装,与日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38年7月7日,也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一周年之际,大圩古镇召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战建国纪念大会,发动社会各界捐资修建“抗战建国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借此宣传抗战道理,唤醒民众,支持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将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同年,组建了一支拥有150多人的抗日武装。他们活跃在大圩各个村落以及崇山峻岭之间,打击日本侵略者,清除汉奸败类。《灵川文史》记载:1944年11月上旬,日军占领大圩后,向桂林进犯,大圩万正乡自卫队100余人,在大村阻击由大圩至桂林日军,将日军赶到下力脚甘蔗地,打死日军6人,缴枪10余支。11月上旬末,日军蹿到大圩廖家大宅江村抢劫物资,万正乡自卫队在该村附近伏击,打死日军10余人,缴枪8支。这支队伍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解散。他们在抗战中为民族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我们重温大圩人民抗战历史,就是告诫后人不忘历史,学习和弘扬抗日先烈的爱国精神,增强国防意识,扎实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闻推荐

兴安第七届葡萄节评出12个葡萄金奖

本报讯(记者文烨通讯员邓桂荣)在兴安第七届葡萄节上,经有关专家、学者评比,评选出2015年兴安12个优质鲜食葡萄金奖。在此次评比中,有关专家、学者...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