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铲除“恶之花”不留余地今年以来,全市已铲除毒品原植物共11372株

桂林日报 2015-06-18 06:48 大字

图为全州枧塘派出所民警铲除马某非法种植的罂粟20株。(市禁毒支队供图)

为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桂林市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零产量目标,桂林市各县区禁毒大队和各派出所民警持续不断开展禁种铲毒排查和宣传教育工作,并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等毒品原植物进入盛花期,利于识别、发现的有利时机,不留余地地铲除毒品原植物这一“恶之花”。2015年至今,全市共铲除毒品原植物罂粟11372株。

□本报记者桂晨通讯员白伊霞

各县区禁种铲毒捷报频传

桂林区域面积广袤,地形地貌复杂,决定了桂林禁种铲毒工作是一场接一场的硬仗。然而,今年以来,各县区高压打击不放松,接连查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

今年2月,荔浦县公安局首战告捷,以“抓早、抓小、抓苗头”这一禁种铲毒工作原则,深入辖区偏远山区,在新坪镇汉田村小古西屯连破两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铲除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幼苗3569株。

而随着春末夏初,毒品原植物进入盛花期,利于识别、发现,各县更是加大查处力度,龙胜、全州、兴安等县区相继破获种植罂粟的案件。4月,全州禁毒大队陆续查获并铲除非法种植的罂粟2000余株。此外,兴安也分别于4月22日、5月10日查获铲除罂粟原植物1222株、3050株。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铲除毒品原植物罂粟11372株,有力地巩固了桂林市禁种铲毒工作成果。

识毒防毒意识增强却仍有少数人触碰“高压线”

据了解,近年来桂林市通过严打高压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各县区广大群众普遍增强了识毒、防毒、拒毒、禁毒意识,不少群众成为了“铲毒”的积极力量。

4月22日上午,兴安县局崔家派出所接群众匿名信举报:在该乡粉山村委会竹科背自然村“屋后头山”(地名)发现疑似毒品原植物罂粟两处,派出所随即出警共查处铲除罂粟1222株,这是该县近几年来铲除罂粟数量最多的一次。

据了解,从各县公安部门历年来铲除毒品原植物案例中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犯罪嫌疑人年龄较大,大都在45岁—80岁之间,且大多数是在家务农的中老年妇女,大都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作为药用进行种植,却不知触犯了法律。

据全州一违法种植者马某介绍,由于他患有气管炎,听到别人说罂粟果煮水可以治病,于是从外地非法渠道买来罂粟种植,种植了200余株罂粟,却不知这一行为触犯了法律。

而5月10日,兴安县破获的非法种植毒品案,违法种植者唐某已经78岁。他从2013年4月开始种植,去年收获了果实继续进行种植,至今年已成活了3000余株。犯罪嫌疑人唐某尽管作为药用种植罂粟,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目前唐某已被兴安县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保持高压不放松 严防种子落地

“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非法种毒活动的严打态势,进一步提高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破案率、打击率、起诉率。”市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谈及今后禁种铲毒工作时如是说道。对此,公安机关要求各县区禁种铲毒工作要常抓不懈,力度不减,并以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工作为突破口,抓住毒品原植物出苗、开花、挂果的关键时期,层层组织专门工作组,进行全面勘察。

市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发现的案件线索要深挖细查,力争挖出背后的组织者、包庇纵容者;对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跨地区犯罪集团要一查到底,彻底打掉;对重复种植、屡教不改的违法人员要坚持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相关链接:

罂粟含有10%的吗啡等生物碱,能解除平滑肌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能抑制心肌,主要用于心绞痛、动脉栓塞等症。但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在我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止种植。

新闻推荐

名城桂林掀起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新高潮

(上接第一版)调查材料经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后,交由桂林图书馆、桂林市档案馆永久收藏。此外,桂林市还整合历...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