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链上党旗红 党建产业双丰收——— 兴安漠川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新路子侧记

桂林日报 2014-10-29 09:36 大字

▲陈运龙支书在采摘礼品葡萄

□本报记者文烨文/摄

兴安县漠川乡党委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村党建工作经验,探索“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新路子,使基层党建与特色农业产业有机融合、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促双赢,成为兴安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

“我们协会党支部,要求会员按有机产品要求种出来的自然熟葡萄,大部分作为礼品水果销售,每斤6元,价格比一般葡萄高2-3元,果农因此年亩增收超一万元。”10月15日下午,正在果园里采摘礼品葡萄的兴安县漠川乡腾达富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书陈运龙高兴地对记者说。当天,陈运龙仅向游客销售的礼品葡萄就有500公斤,收入6000元。

兴安县漠川乡党委结合山区乡主导产业发展特点,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新思路,走出一条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山区主导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促双赢。据统计,漠川乡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生产岗位相通的原则,在温克、药材、杉木、罗汉果、养殖业等主导产业中建立党组织已达17个。

近年来,漠川乡温克葡萄从小到大、从劣到优,目前已发展种植8600亩,人均葡萄收入3000多元,形成颇为壮观的十里温克长廊。2014年,漠川乡荣获“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殊荣,这和2010年5月成立漠川乡腾达富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和半边珠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分不开。

该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将品牌意识强、种植技术优、经销水平高的39名党员聚集一起,努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协会党组织定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设立“一村一栏”,每周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指导,并创建起连片2000亩的无公害优质葡萄基地。注册“川珠王”葡萄品牌,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并在东盟博览会上作展品,多次在县葡萄节评比中荣获金奖。

漠川乡党委通过深化在农民合作社建立党支部的党建模式,按照“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人才”的富民新方法,先后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葡萄、杉树、药材等特色产业中建立起了合作社党支部,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漠川乡腾达富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运龙,积极开拓漠川葡萄的销售市场,每年为群众销售葡萄多达2000多吨。目前协会党组织中有25名党员成为产业链上的致富排头兵,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了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党员佘荣芳带领群众建起连片50亩以上葡萄种植示范基地3个,2013年荣获桂林市“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并连续两年被授予兴安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

该乡桥头村半边珠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支部,将全村1200亩葡萄基地纳入统一管理,使社员的葡萄品质大幅度提高。社员陈英奇在党员的引导下,种植3亩葡萄,年年95%以上为优质果,年收入8万-10万元。他致富后,主动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已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并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主任。

漠川乡药材协会成立至今,现有会员158人,党员40人,带领群众种植厚朴、黄柏、杜仲3.2万亩,形成山区特色致富产业,目前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漠川乡党委找到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员引领经济发展的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使漠川农村呈现出“产业链上党旗红、党建产业双丰收”的喜人景象。

新闻推荐

兴安成立广西首家县级红色文化研究会

本报讯(通讯员周玉祝)11月18日,兴安县成立广西首家县级红色文化研究会。该研究会汇集了全县各行各业红色文化专家、爱好者50多人,致力于为全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红色...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