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兴安县溶江镇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二三事

桂林日报 2014-08-08 08:38 大字

□本报记者文烨通讯员唐明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兴安县溶江镇干部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情系群众,关注民生,扎根基层问民需、查民忧、解民困,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成功解救受困村民

“救命啊!救命阿!”

6月2日下午2时40分许,溶江镇茶源村委蚂塘村群众突然听到暴涨的黄柏江中传来呼救声。大家赶到河边一看,原来是村上妇女莫某在河道上一沙洲上放牛,被突然暴涨的洪水围困。村民立即向镇政府和110报警。

镇领导迅速组织10多名干部及30名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开展营救工作。消防官兵通过便携式射绳枪,向孤岛发射过去救援绳索,通过喊话叫受困妇女将绳子固定在孤岛上的一棵大树上,另一边则与岸边的消防车连接,然后把救援装备通过救援绳索送上孤岛,再引导村民通过救援装备,慢慢泅渡靠岸。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营救,到6月3日凌晨1时45分,消防官兵终于把受围困的农妇成功救上岸。

及时封堵水毁堤坝

2014年6月2日,一场强降雨席卷兴安县西北山区,溶江镇境内黄柏江河水猛涨,致使该河段杉木堰坝体被冲毁10.8米,北干渠挡墙被冲毁33米,对下游17个自然村4900亩农田用水造成严重影响。

溶江镇党委书记丁贵明接到汇报,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领导、干部赶到现场查看灾情,并及时请求县水利局支援抢险。丁贵明与水利局李明新局长及技术人员经现场研究,迅速拿出一套可行方案:决定先用钢筋焊接成铁笼,在铁笼中装入石块堵住缺口,再在中间填充沙石泥土的简易办法,封堵堤坝水毁部分,先保证供水,等到冬天枯水期再重新用钢筋水泥浇筑坝体。

6月5日洪汛过后第一天,该镇和兴安县水利局的领导,便组织干部进驻抢险现场,在时晴时雨中连续抢险一天一夜,消耗5.5吨钢筋、300多立方米块石及大量沙土,终于及时有效地封堵好水毁堤坝和引水渠,恢复了4900亩农田的正常供水。

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

“原先要几天才能办好的事,现在只需半天就搞定。溶江镇推行的‘一站式\’服务,确实方便了群众办事。这群众路线真真走到百姓心里啦!”溶江村民李大姐说。

8月3日下午,记者在溶江镇政务服务中心看到,一工作人员看到一位60岁左右的老农来到窗口,立即迎上前微笑着问道:“大伯,您好!你想办点什么事?”

“我想咨询一下提子的后期管理技术问题。”老农回答说。

工作人员立即将其引导到农业服务窗口,一名农技人员遂热情接待了老伯,不仅口头给予讲解相关技术要领,还提供给他一些相关复印资料。

及时协调解决移民补偿款

溶江镇作为漓江补水工程三大水库之一的小溶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包村单位,一直以来都将移民工作视为重中之重。镇领导时常带领镇干部与库区群众“一对一”、“面对面”亲切交谈,了解群众所想所求。

3月中旬,镇党委书记丁贵明通过与移民促膝谈心,了解到因原有的两个丈量部门测量的征地数据不一致,导致移民补偿款没有按时发放到群众手中。

丁贵明立刻赶到小溶江水库指挥部和三大水库指挥部,找相关领导联系解决事宜,并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后续协调沟通工作。为及时解决这个难题,丁贵明先后7次专程跑相关指挥部协调相关工作。经过大家努力,有关部门及时对相关丈量数据进行了核准,仅用一个星期就将相关补偿款发放到移民手中。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根本、最实际的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去办好。”丁贵明说。

新闻推荐

千年古灵渠风景如画卷

兴安县境内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是...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