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粉丝拉出18亿元产业 看全州县如何打造“中国干米粉之都”

广西日报 2019-10-25 07:35 大字

本报记者唐广生通讯员唐宏

全州县是全国1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素有“桂北粮仓”之称。近年来,该县充分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做“米”文章,推动米粉产业向标准化、无公害化、品牌化转型,全县米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目前,全州米粉年产能已达40万吨以上,年产值超1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干米粉加工基地。

A优势:好山好水出好粉

有道是“北面南米”,说的是北方人爱面条,南方人喜米粉。

作为“米粉大省区”的广西,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米粉。桂林马肉粉、柳州螺蛳粉……林林总总,总共十几个品种。有一个事实不容抹杀,全州红油米粉占据一席之位。

对于全州人来说,早晨是从一碗红油米粉开始的。街头巷尾,红油米粉店鳞次栉比。一家家粉店门前,食客总是排起长龙。细粉、红油、筒骨黄豆汤,是全州红油米粉的“三剑客”。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回乡第一个早餐便是排队吃上一碗饱含思乡情结的红油米粉。

据该县文史专家廖汉星介绍,全州红油米粉始于秦,兴于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全州大孝子唐国忠见老母亲受寒得病,进食困难,立即焚香求助嫦娥。嫦娥教其用全州“三辣”(辣椒、生姜、大蒜)做驱寒食物,熬制成红油配米粉。一碗红油米粉让老人家胃口大开,病奇迹般好了。自此,红油米粉广为流传。

而当地人的说法是,全州米粉好,优势在山好水好米好。

全州境内有海洋山、越城岭、都庞岭三大山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04%。葱茏的林木涵养了丰富的水源,县内长6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23条。

经化验,全州水质呈弱碱性,全县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加之当地种植水稻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生产的大米风味自然、米香纯正。

真可谓好山好水好米出好粉。用这样的好水好米生产出圆溜细长的“出榨米粉”或“干粉”,晶莹剔透、爽滑劲道、粗细均匀、富有弹性、筋力十足……尝过全州米粉的广大食客和客商,无不大加赞誉。

该县勇旺食品有限公司曹先生告诉记者,用流水生产线生产的全州干米粉,从浸泡大米到打包米粉成品,需经过7道流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好山好水好米好粉,加上特有的工艺流程,这也是其他地方米粉产品难以比拟的。”

副县长蒋学军自豪地说:“因为品质好,全州生产的干米粉大行其道,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全州干米粉的身影。”

B造势:政府吹响“集结号”

全州是一个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种田效益低,“有饭吃没钱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跳出农业抓农业,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近年来,全州县靶向发力,把目光瞄准了干米粉这一产业——靠米粉吃米粉。

利用大米资源充足、全州米粉生产历史悠久的优势,实现企业和粮农互惠共赢,全州县政府吹响了打造干米粉产业的“集结号”,着力打造“中国干米粉之都”。

抓住桂林市提出“一园区两基地”的米粉生产战略契机,该县出台了《做大做强全州米粉产业实施办法》,在融资、入园、用地等方面对企业技改、扩大规模、研发创新、树立品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动米粉产业快速发展造势。

持续稳定粮食面积,为米粉产业提供“有米之炊”。去年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20.9万亩,连续14年粮食增长,每年产粮保持在50万吨左右。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确保了米粉加工企业“吃得饱”。

高位进行战略部署,着力打造全州米粉“六个一工程”:即一套标准体系、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地理标志、一个知名品牌、一个产业园区、一批龙头企业。

品质臻于至善,离不开技术支撑。全州县大力引导米粉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提高市场占有率。

仅该县米兰香食品有限公司就投入1.2亿元,建设了广西最大的干米粉及鲜食米生产企业,13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可达60吨,实现了米粉生产工艺向现代化迈进的重大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全州县米粉年产能已达40万吨以上,几乎占据了全国干米粉年销量的“半壁江山”。

一家米粉厂的负责人感言:“同样是1吨大米,通过‘一榨一干’,产值要多出600元。如今在全州,农民根本不存在卖粮难问题,是米粉产业带动了企业盈利和农民增收。”

全州县委统战部部长赵春燕谈到,该县为米粉产业造势、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还引导米粉加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如县米兰香公司和广西农村合作银行合作,让65户在册贫困户每户以5万元委托经营的方式入股企业,每年每户有8%的分红。仅今年以来,每个贫困户就第二次领到公司委托经营的2000元分红。

C成势:全州米粉扬天下

日前,记者来到全州县才湾镇,在322国道两旁,见到加工干米粉的厂家一家连着一家,待装干米粉的卡车排起了长队。各生产厂家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走进该县康乐粉业有限公司,但见全封闭生产车间里,“全副武装”的工人正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忙碌,从大米原材料到成品干米粉,全是连续自动化生产。

公司总经理谌婷说:“目前公司生产的主打产品是桂林干米粉,有12条生产线,年产干米粉约10万吨。”

“以往,全州米粉企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标准不一,大多各自为战,互相压价、无序竞争,难以形成规模和优势。”县长周正英坦言。

为改变这一现状,全州县借力桂林市实施米粉百亿元产业工程,在该县城西工业园区建立新型食品加工产业园,引进上规模的现代化米粉企业进入米粉产业园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县的米粉信息整合起来,一起宣传,一起推销,提升干米粉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农业和工业的互补促进。

经过建设,目前全州米粉产业园(含城西、才湾、绍水3个园区)面积共约3600亩,入驻企业30家。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总产量将近100万吨,产值近47亿元。

在记者走访的米粉生产企业中,这些企业除了掌握先进的桂林干米粉制作工艺外,还积极研发螺蛳粉、东北米线、江西米粉、东莞米粉等新产品。同时,不断引进先进工艺,让米粉产品品质更优、档次更高,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记者从全州县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干米粉加工基地,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全国米粉看广西,广西米粉看全州”正逐渐从目标成为现实。

县委书记林武民表示,下一步,该县将重点在提档升级方面下功夫,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多种方式,用2-3年的时间,把具有全州特色的食品产业园建成为全国大米加工、米粉生产的基地和交易市场,让“中国干米粉之都”名副其实。

新闻推荐

《新闻联播》聚焦桂林干部群众收看国庆庆祝大会

本报讯(记者苏文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不断的热门话题。10月1日,桂林市全州县组织近千名干...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