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建筑生意风生水起 现如今带着村民种田致富全州文桥镇有个“米老板”
周升华为大米申请的各种证书。
周升华和他的成品大米。
在全州文桥镇,周升华是个远近闻名的“米老板”。早年间,他从一个蹬三轮车的车夫,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后来在桂林做起了建筑生意,赚了不少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经过十多年打拼所积攒下来的钱,够他下半辈子过上富足生活了。
但致富成功后,一份“乡愁”让周升华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建筑行业。2015年,他选择回乡创业。经过考察,他最终回到文桥镇投入600多万资金,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的方式,将当地2000多亩田地“统归”到自己的核心农业生产基地,并投资建立了一家集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米加工企业……
生于农村他凭着努力“白手起家”
周升华,身在全州县文桥镇紫岗村委,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小时候,周升华家里十分贫穷,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十分不易。2003年前后,单凭村里种田已很难再赚钱,当时,周升华25岁,年轻力壮,于是,他和身边很多朋友一样,选择到桂林市找机会。
一开始,农村出身的周升华既没有学历也没背景,只能靠蹬三轮车帮人拉货,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周升华回忆说:“蹬三轮车那一年,我几乎每天都要出工,累到晚上倒头就睡。而且,钱根本不敢乱花,除去寄回家的部分和吃住开销,每个月所剩无几。”
一年后,周升华在老乡的介绍下在建筑工地当看守员,生活情况稍微好转。但周升华并没有因此满足,他只要有机会就会接触各种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不断向他们请教建筑行业的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慢慢地周升华开始和朋友一起,承包建筑工程。
2007年,29岁的周升华在朋友的帮助下,承建了桂林某大型药业公司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成功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直到2015年,周升华已在业内小有名气,赚了不少钱。按照周升华自己的话说,就算下半辈子都坐在家里,他的钱也够用了。但周升华没有满足,心里有了个新算盘,一份“乡愁”让他的人生有了新方向。
一份乡愁让他选择返乡重新创业
“2015年夏天,我有一次回家,看到了一个场景触动很深。”周升华回忆说,“小时候,我们村里到处都是稻田,一到夏天稻子开始结穗,画面十分漂亮。但现在,村里好多农田都荒废了。”
后来,周升华才知道,因为村里种植稻子不赚钱,很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这里有那么好的土地,要是这样下去,村子怎么发展?”此情此景让周升华觉得十分可惜。
接下来,他进行了大量市场走访后,发现不单是自己所在的紫岗村委,连周边的洋田、仁溪村委都面临类似问题。而这些村里的稻子质量比周边邻近省份的丝毫不逊色,可价格却相差甚远。
搞清楚这个原因后,周升华才知道,比起其他稻子主产区,村里人种完的稻子没有储存和加工的场地,且散户经营,销售意识比较差。每到收粮季,只盼着别人上门收粮,还遭到一些商人压价,中间吃亏不少。于是,周升华和朋友们商量,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父老乡亲们?
要是村里有个大米加工厂,有专人指导村民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大米,打造自己的品牌大米,那么村里的大米是否就能更加好卖呢?在一次次对外地粮食产地考察过后,周升华有了在文桥镇上建一个大米加工厂和种植基地的想法。
然而,一开始时周升华的想法就被不少朋友反对、质疑。“你都在建筑这一行有些成就了,为什么还要去搞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种植基地和加工厂的投资很大,要是亏了,你此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
困难面前村民的支持帮他挺过难关
面对质疑,周升华最终还是选择坚持梦想。谈及当时的决定,周升华这么说:“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是为乡亲们谋福利的事情,是应该有人做的。而且我也想得很清楚,只要加工厂不亏本,我觉得就能做。”
2015年,周升华说服了其他两位朋友,筹集68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在文桥镇洋田村委的一块空地上建厂。
可是,2015年秋稻收成时,本来想着加工厂“不亏”就继续经营的周升华却差点把“家底”搭进去。原来,他们把680万元大部分都投资到加工厂的固定资产上,只留下300多万的流动资金。如果文桥镇的种粮户们全部来加工厂卖谷子,只要支付现金的话,流动资金需要2000多万元。“这么大的资金差额,我搭进所有身家都不够啊?”回忆当时的情况,周升华显得心有余悸……
就在这时,乡亲们的举动让周升华至今难忘,“当时,很多乡亲主动提出,缓几个月收钱,等我们把粮食批出去了,再收钱。”周升华说,另一边,当地政府也帮着他向银行完成了低息贷款,这才渡过难关。
经过近2年发展,周升华不断积累经验,在种粮、收粮方面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
同时,他还通过承包、租赁的合作方式,将文桥镇洋田村委2000多亩的田地“统归”到自己的核心农业生产基地。
有个梦想周升华想让家乡更富美
2016年底,周升华与合作伙伴追加投资,将原有的大米加工厂,建设成了一家集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米加工企业。至今,该企业建成粮仓22个、米仓3个,仓储量达5600多立方米。此后,他又陆续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收购、烘干、质检一体化。
在周升华“统归”的2000多亩田地里,他不断改进水稻品种构成、种植办法,并已取得了“有机转换证”,准备为自己旗下的“文桥洋田”大米申请“有机食品”认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升华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原来,农户手里的大米最高只卖到2元一斤,但现在最优质的大米,市场价格最高卖到8元一斤。
种植大米的收入明显升高,让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务农,而原本荒芜的田地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稻子。
另外,文桥镇上的36户贫困户也被吸纳到周升华的核心农业生产基地里,他们在自家田地里种上了粮食基地的优质粮食作物。而这些贫困户最早使用的粮种和肥料,都是由周升华资助的。
周升华说:“文桥这里没有工业污染、土壤肥沃,是稻谷生长的好地方。一开始,我返乡创业时只想着‘不亏\’,但现实却给了我惊喜。也让我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今后我们的目标是让文桥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东西,让家乡更美,家乡人更富。”
记者陆鑫文/摄
新闻推荐
全州 客车翻入水库 乘客自救逃生 两人不幸身亡,19人不同程度受伤
图为事发现场,班车半个车身翻入水中。图为救援现场。伍建文摄南国早报记者邓振福6月15日上午,一辆由资源县开往全州县的客运班车,行驶至全州县咸水镇石枧水库路段时,翻下山坡坠入水库。情况危急,全州...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