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州醋血鸭:一道传承千年的美食

桂林晚报 2016-07-07 01:13 大字

烹制醋血鸭前,蒋福财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食材。

在全州文桥镇饲养的小脚麻鸭是烹制正宗醋血鸭的主材。

蒋福财从自己腌制的酸坛取出酸辣椒等,用来调制醋血鸭。

姜、蒜、五花肉等是醋血鸭必备食材。

蒋福财和老友一起在老屋内用传统方法制作醋血鸭。

蒋福财把自己腌制的酸水加入到鸭血中。

要做出地道醋血鸭,这个柴火锅是必需的。

蒋福财在厨房指导儿子制作醋血鸭。

一锅香喷喷的醋血鸭乌黑发亮,香气怡人,让人垂涎欲滴。

全州的“肴味三绝”——— 禾花鱼、醋血鸭、五香豆腐干,是桂菜的经典代表。醋血鸭虽排名第二,却历史最久远,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在民间普及最广泛,为全州人最钟爱。这不仅是一种传统饮食习俗,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全州醋血鸭制作技艺2010年被评定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桥镇的蒋福财,就是全州县醋血鸭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今天是小暑,进入了夏天的炎热时节。当地人总有适合本地水土气候的饮食良方。在桂北,就不能不提那千年醋血鸭。

“六月六,子鸭肉,炒苦瓜,浆血醋”。在全州民间,醋血鸭这道菜已经成为夏季最时兴的家常菜,几乎每个全州人尤其是文桥人都会做这道菜。

记者是全州人,曾记得小时候这道醋血鸭被家乡人称之为“邋遢菜”。

也难怪,炒好的醋血鸭出锅时黑乎乎的,既无色彩诱惑更有一股怪味。但就是这样一道“邋遢菜”,在桂北一带,逢年过节或请客时餐桌上端上一盘醋血鸭才算得上是隆重,家乡人就算走南闯北,也要亲自炒上这道菜,尝尝家乡的味道。

早在2010年,全州醋血鸭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州醋血鸭又以文桥醋血鸭最有名。文桥镇的蒋福财,就是全州县醋血鸭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厨师,曾在国内外多次厨艺技能比赛中获奖。

日前,记者在全州县城见到了蒋福财。

“我是蒋家醋血鸭的第五代传人。我16岁已经能炒一手好菜,从事厨师工作有30多年了。”蒋福财告诉记者,他高祖蒋经国、曾祖蒋仰华、祖父蒋仕茂、父亲蒋全应都是祖传烹饪好手,村中红白喜事都掌大厨,在乡里乡外名气不小。

“那时候家里穷,很少有机会吃上肉。如果父亲去哪家做红白喜事大厨,我都像一个跟屁虫,因为父亲在哪,哪儿就有肉吃!”回忆起儿时,蒋福财一脸的憨笑。

常年跟着父亲搞烹饪,蒋福财在打下手的时候,父亲有意无意地传授他一些烹饪技艺。蒋福财对烹饪也特别感兴趣,时不时在家里捣腾,炒菜无数,最爱炒的正是几代相传的醋血鸭。10多岁的时候,蒋福财炒的醋血鸭就已深得其祖父真传,色香味那可是杠杠的。

“光在村里有名还不行,我得走出去,当上国家级大厨,把醋血鸭这道菜发扬光大。”16岁时的蒋福财志气很高,就在不少村民等着看笑话的时候,他踏上了外出学厨之路。

在珠海一家餐馆,他学了厨师的基本功,比如刀功。在师傅的帮助下,蒋福财仅刀功就练习一年多,将刀功练得炉火纯青,所切土豆丝细如头发丝,可穿针引线。之后几年,蒋福财又来到香港一家饭店,从当配菜师做起,后在香港多次厨艺比赛中崭露头角。

从打下手,到配菜工,再到国家二级厨师,蒋福财脑海中仍不忘家乡的醋血鸭这道名菜传承。

1997年,就在香港回归祖国时,蒋福财只身回到桂林,在七星公园附近开起了一家“全州醋血鸭美味馆”。这一开,就是8年。很多桂林吃货至今还记得那时的这家餐馆,要吃上一顿醋血鸭,有时得提早几天预订。

蒋福财自己也没有想到,“一道全州家乡菜,竟然引来如此多的食客!这不仅仅是一道菜,而是一种饮食文化的魅力!”

要做出纯正美味的醋血鸭,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从鸭子的选择上,蒋福财就有严格的讲究。他说,可口的全州醋血鸭,要以土鸭为食材,尤以文桥本地小脚小脑壳土麻鸭为佳。因为相比于其他品种的鸭子,其肉质更为劲道,少有脂肪,没有腥味。

为此,他还专门弄了一个小脚土麻鸭养殖基地。蒋福财在基地随手拿起一只鸭子向记者介绍说,“你看,与市场上的鸭子明显不同的是,文桥土麻鸭小脚小脑壳个体偏小,子鸭一般在两三斤。一般选四个月的子鸭为最佳。”

“土”的食材,还要配上“土”的烹饪方法。蒋福财有他煮醋血鸭的诀窍,“必须使用腌制酸菜的坛子里的酸水制鸭血。最好用柴火煮,味道更纯正地道……”

蒋福财在记者面前上演了一出醋血鸭的烹煮“秀”。家传五代的烹鸭之道,在锅头的热气中、鸭子的香气中,让人感受到了千年的传承和升华。

杀鸭之前,蒋福财专门从腌制酸菜的坛子里取出酸水,把酸水上的白色飘浮物去掉,杀鸭时把血滴入酸水之中,然后搅拌均匀。这是醋血鸭的“神来之笔”,有酸水,鸭血不会凝固,同时可以去腥。

柴火把锅头烧热,猪油在锅里发出“嗞嗞”的响声后,鸭肉、豆豉、生姜、蒜仁还有五花肉和肉质较厚的辣椒,陆续也进了锅。每隔几分钟,蒋福财就掀开锅盖用铲子上下翻动一下鸭肉,待鸭肉煮熟时,又放入魔芋一起炒。反复数次炒了约1小时,鸭肉渗出的水都煮干了,蒋福财把事先准备好的鸭血淋了上去,再加上适量紫苏和芝麻,一锅香喷喷的醋血鸭大功告成。

整套烹煮过程,蒋福财不紧不慢,如行云流水。而出锅上盘的醋血鸭肉,香气怡人,乌黑发亮,如艺术品一般。

蒋福财告诉记者,全州醋血鸭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公元300多年前晋代的全州县文桥乡,源于一次误打误撞。相传,由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大司马)在蜀国灭亡时与长、次子蒋斌、蒋显同死后,蒋琬夫人毛氏带着第三子回祖籍全州,死后葬于全州的文桥乡,被谥封为安阳侯一品夫人(见现存毛氏墓碑)。为其守墓成为蒋氏一族的规矩。

一次半年节(农历六月六),当地人杀鸭祭谷神,守墓人因回来时间太晚,没有及时准备好盐水,匆忙之下把妻子准备醋黄瓜用的半碗酸水当成了准备冲鸭血的盐水,把鸭血淋进了酸水碗中。烹煮时发现锅内鸭肉散发出一股刺鼻酸味时已晚。情急之下,守墓人只好加大火,放入花椒、紫苏等香料盖味,不料这道鸭子越炒越香,起锅后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如今,全州人还就地取材,创出了“苦瓜炒血鸭”、“芋苗炒血鸭”、“豆角炒血鸭”、“娥眉豆血炒鸭”、“花生炒血鸭”、“芝麻血鸭”等多个品种。

为更好地传承醋血鸭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蒋福财在桂林开的店于2005年被拆迁以后,又回到全州县城开了两家文桥土味馆。如今,他又投资数百万元建厂,准备在今年底专门做醋血鸭加工产品,包装后打算卖到全国去。

对于醋血鸭的传承,蒋福财的儿子已经熟门熟路。记者采访中看到,蒋福财的儿子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厨了。蒋福财还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如今,他的徒弟已经有上百人了,许多徒弟在广西乃至其他省市都开店创业,全州醋血鸭的招牌越擦越亮。

记者支荣通讯员王滋创/文记者李凯/摄

新闻推荐

活态中华文化涵养民族元气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吃粽子、挂菖蒲、插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世界的华人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大致相同的民俗活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