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整治”严查“四风”问题
本报记者 黄一峰 谭 焱 本报通讯员 谭逢贵 蒋梅艳
“谁想提拔而托人找关系来跟我打招呼的,坚决不予提拔!”在一次全县干部会议上,全州县委书记陈立华的话语掷地有声。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该县探索出了一套干部选拔新机制,对那些打招呼说情的人,一律打入“黑名单”。这是2015年全州县实施“三大整治”促经济提速的一个缩影。
整治社会秩序,打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秩序治理中,该县以“领导带头下访”回应“群众上访”,并广泛开展大接访活动,坚持“诉求合理的依法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疏导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严肃处理”,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7.6%。
努力打造“天网”全天候防控体系,是全州县整治社会秩序的又一着好棋。2015年,该县启动“村村通天网”工程建设,在全县乡(镇)、村屯以及边界地段安装电子监控点6000个,实现天网全覆盖。当年,全县刑事发案率与上年同比下降明显,治安案件发案率与上年同比下降21.9%,警方破案率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针对全县城镇秩序混乱的历史“顽疾”,该县结合美丽城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2014年开通了城乡公交车,2015年城乡公交一体化首批135辆新能源纯电动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营,成为广西首个开通新能源公交车的县份,市民环保出行更加便利。
该县还推行党群理事会,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秩序。目前,全州县已建立党群理事会2760多个,覆盖80%以上的自然村。
整治经济秩序,构建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
混乱的经济秩序,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在经济秩序治理整顿中,全州县开展了集中整治“两违”大行动,按照打击与补缴税款相结合的方式,对“两违”顽疾予以集中治理,对不符合规划及新增的违法建筑全部予以拆除,查处涉嫌违纪违法公职人员7名,初步遏制了“两违”蔓延势头,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5年,全县房地产销售合同备案1718套,面积达17.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89%。
该县结合实际,重点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招投标、行政审批以及干部调动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和国土资源、住建、教育、水利、农业、卫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出台了《全州县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区率先对河道采砂采取划段招标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出让。(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此外,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3项,承接自治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2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6项,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纳入“直通车”管理,变串联审批为联审联批,行政审批效能实现大提速,全县形成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发展环境,减少了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的空间。
整治干部作风,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祛除群众身边的腐败,关键在从严管理干部。在干部队伍管理特别是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全州县探索出了一套有效机制:
——以“明导向”破除选人用人时“架天线”“找靠山”的潜规则。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强化发展、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公正的用人导向,近年来全县共有10名干部被提拔为处级干部,民主推荐得票都比较集中;提拔任用科级干部149名,没有出现乱告状的现象。
——以“严管理”规范干部队伍“好作风”。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和“八整治八强化”活动。2015年以来,全县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5件,处分5人,问责(诫勉谈话)3人。
——以“硬措施”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特别是对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以及发生在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的案件,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2015年,全县新立案73件,同比增长17.7%。其中,县纪委自办案件54件,同比增长35%。
全州县以“三大整治”行动为抓手,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严肃性和决心,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反映强烈的“苍蝇式”腐败得到遏制,全县党员干部讲规矩意识明显增强,不敢腐的格局初步形成。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