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咸水镇夯实基层党建助推生态乡村建设
2014年10月22日,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唐仁健在凉树塘万亩果场参观时向果农了解情况。咸水镇政府提供
本报讯(记者廖绍芷通讯员谭逢贵李锋)全州咸水镇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党建,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活动主题,重点结合农村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平安全州、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地群众纷纷点赞。
一是示范引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村村净”。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了以党员、青年、妇女为主力军的生态乡村建设服务队,通过开展“生态乡村党旗红,服务发展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实施“镇有示范村、村有样板屯”带动模式,组织对样板村进行沟渠清淤及排污联通,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树立标准,示范带动。坚持分类施治,将自然村分为典型示范村、整体达标村、重点整治村三种类型,坚持分步实施,以打造12个“示范村”和76个“达标村”为重点,带动全镇其余77个自然村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形成标本兼治、持续保持的良性循环,形成比学赶超、齐头并进的整体效应。
二是整合资源,加快村道路网建设,提升“村村通”。全镇各级党组织多方筹措资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投工投劳,全镇路网计划顺利启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了咸山公路、车田公路、鲁塘八甲公路等32公里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咸水新马路至白竹初中、市场至白竹小学等多条市政道路也全部完工,咸水经铁源至林场的咸林公路正在施工建设。启动了铁源堆子脚至十字大路口道路建设,实现咸山公路、咸林公路的多方向连通。正在修建处于该镇西面中间的龙田村委九弓湾至长坪、老村至沙田的道路建设,不但实现了龙田各自然村互通水泥路,还实现了从咸山公路西岭段经龙田到资百公路鲁塘段的连通,达到了咸水镇西面的铁源、南宅、西岭、龙田集中连片村委各自然村道路四通八达的全方位无缝对接。
三是美化村屯,开展“绿色家园”行动,确保“村村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倡导“小行动,大不同”、“房前屋后植株树,生活垃圾不乱丢”建设生态乡村活动,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鲜花、蔬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把村屯绿化与发展林果经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实现增绿、增收“双促进”。全镇育苗150亩共420万株,50亩以上连片工程造林1860亩,森林抚育3200亩,由村民理事会监督发放公益林补偿面积41689亩共503646元。
四是产业富民,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力求“村村富”。按照“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质量标准,在全镇大力推行“支部+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党员示范+农户”等创业带富模式,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逐步建成一批标准化的种养示范区和生产基地,示范引领乡村生态高效农业遍地开花结果。“人和凉树塘万亩柑桔示范种植基地”正在申报核心农业示范区,“全州县咸水镇联发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民合作示范社”,带动了咸水镇种植柑桔5.8万亩,形成了以人和和龙田两个村委为主的主产区。“青山养羊协会”和“全州县健生家庭农场”带动了南宅村山羊、家猪养殖业;整合市委办、县直相关部门资源,投入800多万资金正在打造白竹村委白竹塘村县级新农村示范点,以“党群联动共建百竹生态园林村”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农业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发展生机勃勃、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目标要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将白竹塘村打造成为有产业支撑,以竹文化为底蕴,具有乡土特色的百竹园林生态休闲旅游景点村,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的新平台、新亮点。
五是文化育民,深化道德文化建设,推动“村村稳”。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作用,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做到不涉黄、不参赌、不吸毒、不非访等。动员各村自发组织三至五支文艺演出队伍,以群众“自学、自导、自演”和专业人员辅助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主题、提升演出质量。与桂林理工大学一起组织了“凝心聚力同筑中国梦,校地携手共建新全州”的专场文艺演出,“三八节”在黄沙老街“母亲节”在农贸市场组织了文艺汇演,节目间隙穿插生态乡村知识有奖竞答环节,让群众在“乐中自修”、“娱中自益”,潜移默化地跟上党的思想步伐,陶冶群众情操,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倡导新风尚,提升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谭逢贵)全州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家庭”、“道德讲坛”、“公益宣传”、“正气宣传”四个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心中...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