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扶贫产业开发全州县谱写扶贫新篇章

桂林日报 2013-12-03 14:07 大字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王华成唐永红

基础设施扶贫投资达3056万元,修建村道132条、210多公里;完成人畜饮水项目9处,建水池9座236立方米,铺设管道15800米,解决了3.5万多人的吃水问题;扶持种植金槐达10万多亩,投入扶贫资金800万元……

这是一份全州县“十二五”以来专项扶贫工作交出的成绩单。全州县地处广西最北部,由于地广人多,贫困村、贫困人口面宽人密,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全县“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共35个,贫困人口94341人,约占桂林市贫困人口的六分之一。近年来,该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调整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种植、扶贫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扶贫工作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狠抓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活环境改善

“自从村里修通了这条水泥路,我们天晴下雨出门都不弄脏脚,进进出出方便多了。”近日,全州县白宝乡磨头村委乙水村村民蒋祖军高兴地告诉记者。蒋祖军口中所说的那条水泥路是今年全州扶贫开发的一个项目,这条路全长1000米,连接着乙水村和磨头村委所在地,是乙水村村民进出的唯一通道。

“以前没有修路的时候,一下雨,坑洼不平的路上全是泥水,进出十分不方便。”蒋祖军说,将这条通村道路硬化成了全村村民的共同愿望。“我们早就想修好这条路了,但村里没钱,没有办法啊。”蒋祖军说。今年,全州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考察了解情况后,将这条路列为今年全州扶贫项目,投资30万元终于将这条烂泥路修成了水泥路。

乙水村村道的硬化不过是全州近年来基础设施扶贫的一个缩影。据全州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该县狠抓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参与式”扶贫模式运作。今年1—10月完成基础设施扶贫投资800多万元,“十二五”以来基础设施扶贫投资累计达3056万元,修建村道132条210多公里,其中硬化村道78条,新修砂石村道54条,架设独立桥梁7座;完成人畜饮水项目9处、建水池9座236立方米、铺设管道15800米,解决了3.5万多人的吃水问题。项目在申报和施工中体现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项目实施通过县、乡、村群众代表来共同完成;项目完成验收,必须经过群众代表、村委、乡(镇)政府、扶贫办、财政局“五关”监督签字才能过关。

突出特色,高质量抓好产业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扶贫的同时,全州县把产业发展当作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来抓,多元化模式发展扶贫产业。

“现在家里种了5亩多金槐,以后收入就有保障了。”近日,全州东山瑶族乡锦荣村委下岩口村村民李重学在他的金槐地里与记者交谈。李重学所在的下岩口村由于田少山多,又缺少水源,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种田只能糊口,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就剩些老人和孩子,很多田地都没人种。”李重学说。这种贫困的局面一直到了2011年才有改变。这一年,全州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在当地调查后,决定扶持村民种金槐、金银花等经济作物。“这里的地理环境较差,雨水不多,金槐比较适合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俊秋说。

为了激发农民种植金槐的积极性,全州在鼓励农民自发种植的同时,还在当地建立金槐种植基地,以“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运作。同时,采取小额扶贫贷款贴息,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十二五”以来,该县结合县情实际,主要扶持群众发展金槐产业,形成本地特色产业。据统计,全县扶持种植金槐达10万多亩,投入扶贫资金8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1000多万元;种植油茶5360亩、金银花1420亩,种植罗汉果662亩,建设反季节蔬菜大棚6800平方米。

新闻推荐

桂林长海有限公司为山区小学献爱心

本报讯近日,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带领员工来到全州县永岁乡左江小学“捐资助学”,把5万元现金及牛奶、体育用品等价值1万多元的物品送到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手中...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