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4649万元去向成谜87名债主血本无归 女巨骗掘吸金“黑洞”
韩素英出事后,其父母居住的楼房被法院贴上了封条。债主称,这栋楼房被韩素英重复抵押。首席记者龚亮勇摄
首席记者龚亮勇通讯员陈昌军
5月15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市最大的诈骗案。
独自坐在被告席上的韩素英今年46岁。检方指控,1998年至2012年期间,她虚构借款理由,隐瞒资金用途和无还款能力等真相,以高额利息、重复抵押等手段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骗取87名受害人资金本金累计4649.553万元,并隐匿赃款去向,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与巨大涉案金额和众多受害人不相称的是韩素英的身份——— 全州县城一名并不惹眼的个体户。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并未拥有太多社会资源的人掀起桂林最大的“吸金漩涡”?记者进行了调查。
个体户韩素英
韩素英是怎样一个人?5月20日,记者来到全州县,通过走访她的父母和多位朋友,大致勾勒出她的社会属性画像。
韩素英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一个普通家庭,在4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父亲是名军人,1963年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全州,先后在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工作。1976年,10岁的韩素英随母亲迁至全州县城居住。
一家六口的生计仅靠父亲一份工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父母的回忆里,韩素英从小特别乖巧,10多岁就开始帮着母亲操持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为了贴补家用,母亲买了台机器,从商丘老家购进面粉,在家里开了个生产面条的小作坊。初中毕业的韩素英负责销售,三天两头在外跑市场,积累了一些生意经验。
结婚后,韩素英进过县里一家棉纺厂,可没两三年,厂子便倒闭了。上世纪90年代初,韩素英在县城滨江路租了一间店面,开始销售从商丘老家批发的鸡蛋、面粉和一些杂货。直到2012年出事后,这个店面才转了出去。
韩素英的朋友都知道,她手掌上长满了硬茧。“勤奋,一门心思在生意上,为人和气,不爱玩”——— 这是朋友们对出事前的韩素英的印象。
在同一条街道上开杂货店的唐春香与韩素英相熟。“她店里生意一直不错,10多年来应该也赚了百八十万。”唐春香说,虽然赚了不少钱,但韩素英生活一直很简朴,“只买二三十元一件的衣服,脚上经常就是一双10来块钱的布鞋”。
韩素英给唐春香留下的另一个印象是“很讲信用”。“我们经常互相借几万块钱临时周转,都不用写条子。”唐春香说。
随着类似的门店在全州县城越开越多,韩素英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她盘算着开办一家面条厂,将家里的面条作坊升级。2007年,韩素英开始筹办“穗香园食品厂”。“她先在全州县城往南几公里的枧塘乡买了块近3000平米的地皮,紧接着建厂房、买设备。刚开始是3个人合伙,地买下来后,另外2个人撤伙了,老大(韩素英)就单干。”韩素英的母亲知道女儿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也曾劝阻,但“她不听,说先借钱,等把厂子搞起来再慢慢还”。
失控的借款
韩素英几位亲近的朋友告诉记者,因为是外来家庭的缘故,韩素英家在全州的社会关系并不深厚。她的朋友多在生意场上结识,交情也不深。
尽管如此,韩素英借钱并不难。
几名借给韩素英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债主称,在发生借贷关系前,她们与韩素英并无私交。这种看似贸然的借款,有着民间借贷在全州已经成为潮流的大背景。
全州县城多名生意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民间借贷市场已扩展至工人、农民、职员、商人、公务员等。“在全州县城,手头有点钱的人都不太愿把钱放在银行,要么自己做生意,要么放贷‘吃利息’”。
秦兰退休前是公务员,她与韩素英相识始于2004年的一次借款,中间人是秦兰的一名同事。“韩素英的门店要买一批鸡蛋、面粉,缺钱周转,就跟我借了几万元。”秦兰说。
此后,两人陆陆续续有一些借贷关系但金额大多为每笔几万元,利息也以1分为主。因为利息大多时候都能如期交付,秦兰也一直未追讨本金。
从2008年起,韩素英向秦兰借钱越来越频繁,且金额飙升。“说是要买地、建厂,开始上10万地借”。
到2009年,韩素英写给秦兰的借条金额已达200万元,多笔借款的利息高达2分。
多名生意人告诉记者,全州县城的民间借贷利息多以1分为主,“做一般的生意,利息再高点就承受不起了”。
秦兰说,2009年10月之后,她就基本上追不到利息了。“但中秋、春节,韩素英总会给我送点月饼、猪腿。”在这些人情往来中,秦兰听韩素英说,她在郑州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消毒碗厂,还在商丘建了一个面粉厂。“她说已经投进去好几百万,需要更多的钱才能周转,让我帮她去借”。
秦兰开始向亲戚朋友借款,再转借给韩素英。截至2010年底,秦兰手中借条的金额已膨胀至450余万元。
据韩素英的父母称,除了一个门店和筹措当中的穗香园食品厂,韩素英并没有做其它生意。
按照这一说法,韩素英的借款已然失控。
据专业机构2010年的评估,穗香园食品厂的厂房和土地总价值仅为143万元。此外,至案发时,穗香园食品厂也未正式运转起来。穗香园食品厂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卫生许可证等手续还没办理完,其间只少量生产过一些面条和月饼,“最多也就几万块钱的进项,设备大多数时候都蒙着一层灰”。
而韩素英每月需支付给秦兰的利息高达9万余元。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2011年4月,秦兰借给了韩素英最后一笔款———27万,期限1个月。到期后,秦兰开始频频上门追讨,此时她急了:“向亲戚朋友转借的钱,利息都是我在付,家里最后10来万存款一下就掏空了。”
但让秦兰心惊的是,上门追讨时经常遇上其他债主。“韩素英找我借钱,总说从来没问别人借过。”秦兰说。
2012年2月23日下午,得知韩素英在父母家中,陆续有债主上门讨债,最后竟聚集30余人。“我们当场一合计,吓了一跳,韩素英欠款加起来至少2000多万元,而这套房子已经重复抵押给了10来个人。”当时在场的一名债主告诉记者。
惊人的借款额度、重复抵押,让意识到被骗的债主立即报了警。韩素英随即被全州警方控制。
记者通过检察机关查明的借款记录看到,仅2010年10月,韩素英便向4人分7笔借了353万元。在韩素英与87人的借贷中,秦兰的483万元本金排第二,最高金额为1211.24万元本金,总额则高达4649.553万元。其中,不少借款许以3分高息。
经警方调查,韩素英陆续支付利息累计270.98万元,仅占借款总额的5%左右。
负责此案审查起诉的检察官匡万里告诉记者,案发后,韩素英的个人账户被冻结,但余额只有几千元。除了全州县穗香园食品厂的土地、厂房和机器设备外,韩素英已无其它财产用于清偿债务。
剩下的钱去哪了?
然而,无论是在问话室还是庭审现场,面对这个问题,韩素英都选择了沉默。
“由于绝大部分款项都是现金交付,让追查资金流向变得异常困难。”匡万里说。下转07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宇华通讯员罗雁)昨天上午,桂林银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向全州县安和乡捐赠15万余元,用于该乡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建设。据了解,桂林银...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