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社区戒毒康复:哪些瓶颈需要打破?

桂林日报 2017-06-26 13:32 大字

一名戒毒康复人员正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与社工进行交流。记者桂晨摄

社工戴燕华每个月都要定期开展入户走访,了解她负责的戒毒康复人员的生活状况。(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供图)

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有针对性的有效帮扶,让一些戒毒康复人员彻底心理脱毒,重新拥抱生活。图为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给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送来锦旗。(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供图)

伴随着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2011年《戒毒条例》相继颁布实施,我国传统的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相结合的戒毒模式开始向人性化救助、社会矫治和社会治疗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社工开始介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领域的服务。

社区戒毒康复涉及人员较多、管理时间较长,成为了当前开展戒毒工作的主阵地。戒毒康复人员在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多年来,桂林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都进行了怎样的实践?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本报记者桂晨

戒毒人员诉说心路:5年未碰毒品却难以被社会认可,求助社区戒毒康复中心

“我已经5年不碰毒品了,却一直有个台阶下不来,感觉我还没有被社会接纳。”6月21日,在位于漓江路的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记者见到了罗毅(化名),他身材健壮,用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罗毅家乡在广西东兴市,今年48岁。5年前,染毒10余年的他为了彻底戒断毒瘾,狠下决心,带着妻子和3岁的孩子举家来到桂林重新开始生活。

“在新的环境里,不认识吸毒贩毒的,感觉空气都是清新的。”说起刚到桂林的生活,罗毅深吸了一口气,目光里似乎闪烁着很多美好的图景。

但是,想要重新开始却并不容易。罗毅说,“曾经吸毒”这个标签赋予了他一个隐形的身份,想要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非常困难。

“我在酒店开一间房,10分钟之内,派出所肯定会有人来检查;往返桂林、东兴买车票,只要一刷身份证,也会有派出所民警来查。”罗毅说,因为曾经吸毒,需要接受社会监督,被管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2012年完成最后一次强制隔离戒毒后,这5年来他始终没有复吸,自己的身份却始终没有被“洗刷”清白,找工作四处碰壁,让他不免心灰意冷。

此前在东兴,经营个体生意的罗毅顺风顺水,积攒下了不少财富。1996年前后他接触到了海洛因,因为经济条件允许,他吸毒就如同抽烟一样平常。直到2001年,生意不好做了,而且吸毒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和正常的生活工作,他才想到要戒。随后的七八年时间里,罗毅在戒毒—吸毒—戒毒—复吸的反复博弈中度过。

2012年刚来桂林时,因为吸毒挥霍了百余万元的他家底已经不大,他凭借不错的粤菜手艺,在几家餐馆饭店试过几次厨师的工作。“岁数大了,体力比不过年轻人,竞争力太低了。”罗毅说,没多久他就失业了。他还试过去做保安,但是一查身份证,工作又泡汤了。

罗毅说,是陪伴在身边的妻儿和远方守望着他的家人让他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罗毅的妻子在桂林市某大型超市工作,月收入2000元左右。他则每天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教育孩子和锻炼身体上。

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但是他的驾驶证已经被注销了,而且不知道政策是否允许再考(采访后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交警部门会对驾驶证申领人、驾驶人信息与吸毒人员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发现3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3年的,交警部门一律不予受理驾驶证申领业务。对机动车驾驶人正在依法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以及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的,依法依规一律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他到街道办咨询时得知有这样一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就上网查找,终于在今年5月来到这个中心求助。

了解到罗毅的情况,接待他的社工梁玉艳和黄四干着手帮他了解申领驾照的相关规定,并打听适合他的工作。今年下半年,罗毅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他希望在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帮助下,尽快摆脱隐形的身份,得到社会的接纳与信任。

9年社区戒毒康复探索:一次没有先例的尝试

一边是完成强制戒毒后的人员想要寻求支持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却是社会工作者苦心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却困难重重。

两者衔接的关键,就是社区戒毒康复机制。

据了解,桂林市对社区戒毒康复的探索始于9年前。2008年6月1日,《禁毒法》正式施行,我国的戒毒制度作出了重大改革:首次制定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将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戒毒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增设戒毒康复场所等。

同年,由七星区政府出资,禁毒办、司法行政、卫生等部门联合筹建的桂林市首家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东江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为东江街道办下属12个社区的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服务。该中心成立后3年内,共有14名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后因种种原因,中心的戒毒康复工作推进缓慢。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桂林市开始陆续建成一批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

2015年8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启动了全面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8·31工程”。同年12月,国家禁毒委会同中央综治办等11部门印发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年)》。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极大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进展。

就在这一年,平乐县被定为广西自治区首批9个社区戒毒康复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80后”陈荣通过应聘成为了平乐县13名社区戒毒康复专职社工中的一员。在同安镇工作的第一年里,她在干警、村干、政府综治人员的帮助下,共帮扶34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

陈荣说的帮扶,是指在戒毒服务对象从强戒所出来的第一时间内,就对其完成从强戒所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无缝对接”,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与戒毒服务对象每天保持联系,3个月后定期保持联系的帮扶模式。通过努力,她对34名同安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不仅定期尿检,还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等都有所掌握。陈荣逐渐取得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属的信任,从不肯见面到主动见面,不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把工作站、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

如今,平乐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正不断推进。截至2017年4月,全县在册吸毒人员3161人,累计收治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672人,均建立了一人一档。

七星区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于2016年建成,原漓江社区居委主任黄四干虽然已经退休,但由于她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方面经验丰富,被返聘到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成为了该中心的第9位专职社工。如今,该中心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共有575人,近一年时间里,实际已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有57人。

据了解,七星区、平乐县等县(区)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模式:围绕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治、帮扶救助、就业指导、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下户走访、网格管理等方式,对戒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推进社区戒毒康复,还有哪些瓶颈需要打破?

戒毒康复人员需要社会长期密切关注与支持

黄四干所在的漓江社区很早就开始了戒毒康复工作实践。

当时任漓江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黄四干了解到社区有7名需要帮教的吸毒人员。为了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漓江社区成立了戒毒帮教小组,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逐一建立了档案,两个社区干部加一个居民组长3人帮教一名吸毒人员。2002年,在社区帮助下,一些戒毒康复人员不仅申请了低保,找到了工作,还成了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而就在今年,黄四干口中常提到的一位“戒毒明星”却意外去世了。“原因我还没了解清楚,但是我最害怕他最后还是因为毒品。”黄四干愁眉紧锁地说,相当多的吸毒人员存在戒断难、巩固难、高复吸的现象,哪怕成功戒毒10年,但是或许再进入此前的环境哪怕一两天,也可能前功尽弃。

“戒毒者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违法者要处罚,病人和受害者则应救治和教育。所以中心应把日常的教育关怀放在首位,而且这样的关注与支持需要长期坚持。”黄四干说。

陈荣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是一项持久性工作,帮扶人员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由于禁毒工作的特殊性,服务过程中出现服务期望高、服务成效低等问题,社工容易面临服务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困境,从而导致社工流动性大、积极性受打击等问题,对服务的延续性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黄四干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跟进,戒毒康复人员的后续发展才能得到有效推动。

解决生活出路是戒毒康复人员重树信心的根本

“如果没有你们的关心,可能我又会回到戒毒所了!”走出强制戒毒所一年多的黎飞(化名)说的是大实话,也是不少获得就业机会的戒毒康复人员的心声。黎飞如今在平乐县同安镇成功开设了一家小超市,并获得了创业优惠政策帮扶,生意不错,成功跨越了戒毒康复人员“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生活来源”这一最难跨越的门槛。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想要完全戒除毒瘾,戒毒康复人员面临最大的困难还是生活出路、工作问题。

七星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社工戴燕华目前正在为一位戒毒康复人员四处找工作。戴燕华深知,给予戒毒康复人员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推荐,帮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将极大推动其成功心理脱毒。

为此,她不仅帮助他们在就业服务中心进行登记,还留意网站招聘、拜托朋友帮找机会。戴燕华说,因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年龄、身体状况不一,这一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她帮扶的9名戒毒康复人员中,只落实了一个人的工作。

平乐县也正在着力推进解决这一问题,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过渡性安置、就业技能培训和一系列就业优惠、创业帮扶措施等,目前该县有15家企业及10家农业合作社成为了安置帮教基地。但是,这项工作还需要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

打破瓶颈,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虽然登记在册的有3000多人,但实际在社区进行戒毒康复的不到700人,这主要是因为不少人外出务工了。”平乐县司法局局长刘建安说,除了完成强戒所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对接之外,目前正在推进平乐县相关部门与戒毒人员外出务工所在地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而且工作量很大。

刘建安分析说,戒毒康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戒毒所、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在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运行机制下,戒毒人员生理脱瘾率和戒断率比较高,但在回归社会之后,戒毒康复人员往往呈现疏于管理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出现操守期缩短、重新复吸、戒毒效果反弹等现象,使得强制隔离戒毒阶段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所产生的良好戒毒效果不能得到有效延续。

因此,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机制尚待完善。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拒绝社工入户走访或电话联络,一些本来签署了自愿参与社区康复协议书的人员为了躲避尿检,不来中心或者工作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今有一位戒毒人员被孩子接到了海南,我隔一段时间就跟他的家人联系,问问情况。但是,这样远程管控尺度不好把握。”陈荣说,联系太密切害怕其家人反感,疏于联系又害怕前功尽弃。

对此,刘建安认为,对外出务工戒毒人员的帮扶对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真正实现无缝精细联动。

新闻推荐

平乐又一通村公路开工

本报平乐讯新年伊始,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四冲村委小洞自然村的瑶胞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庆祝该县又一条村级水泥路——四冲-大田四级公路开工修建。在村头的入口处,村民扎了一个简易“松门”,门上题有一副...

平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